央視網消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因公負傷,落下七級傷殘的退役軍人柯國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54歲的柯國和家人住在兩室一廳的老公租房裏,傢俱和裝飾略顯陳舊,但整潔有序,可見主人對其愛護有加。在打零工補貼家用的同時,柯國也經常去養老院做義工,到社區幫助長者安裝衞生間扶手、維修水電設施等等。“我的身體還算可以,去做點有益的事情也是在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也是快樂自己,苦日子都熬過去了。”
柯國服役期間曾榮獲2次個人三等功(來源:受訪者供圖)
柯國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但同樣作為農民的父親卻告訴他“知識能改變命運”。“我爸沒有讀過書,他甚至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但仍供我讀完了高中,並送我參軍。”1985年10月正式入伍到2000年6月退役,從軍十五載的柯國因表現出色,曾榮獲2次個人三等功。
但在服役期間,家裏發生了變故。
變故
1998年,弟弟柯權被確診為白血病。當時還在部隊訓練的柯國得知此事後,腦袋“嗡”的一聲,“弟弟當時才28歲。”
趕到醫院後,柯國身上只帶了兩三千塊錢,“這些錢不夠治病,我穿着軍裝脱了帽子,去拜託醫生,請他們先救人。”付完押金並將自己在部隊的工作證押在醫院後,柯國四處籌措了13萬元醫藥費,延續了弟弟4年的生命。弟弟病故後,弟媳迫於生活壓力離開了家,留下了4個孩子跟隨爺爺奶奶在湛江徐聞鄉下生活,當年最大的孩子10歲,最小的只有4歲。
弟弟病故後的第四年,不幸再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2006年,柯國的父親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柯國自己也因單位改制下崗,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我最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是當爸爸生病的時候,那時候真的很難很難。”柯國回憶,因為弟弟生病時已經從親戚朋友那裏借來了9萬,所以父親的醫療費用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
從湛江回到珠海後,他以當時市價三分之二的價格拋售了在珠海唯一的房產。“三五天之內就成交了,扣了税款總共是十萬零八千塊錢。”柯國説,因為當時沒有手機轉賬的功能,他就用當兵時部隊發的挎包,把紙幣一張張攤開包好塞進去,當天就和妻子返回了醫院。“房子以後有錢可以再買,但不能讓爸爸留有遺憾。”
前行
兩年後,父親在新年伊始離世了。但柯國仍記得父親的叮囑:“我走了以後家裏的事情你要來做主,不能讓這個家散了。”儘管當年家中經濟條件並不好,自己的女兒也還小,但與妻子商量後,還是把母親和弟弟的4個孩子接到了珠海生活,“只要我有飯吃,就絕對不會讓孩子們捱餓。”
柯國父親與弟弟的四個孩子合影(來源:受訪者供圖)
靠着柯國打零工修水電設施賺的錢、妻子在電子廠的微薄工資和國家優撫金,他們撐起了這個八口之家。柯國自己和母親患有糖尿病,妻子有高血壓,藥費佔用了家庭收入的四成,而彼時他們全家每月的收入僅三千多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父親生前跟他説的“知識能改變命運”這句話已經深深刻在了他的腦海裏。
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柯國寫下了多份材料向珠海市相關部門尋求幫助。“我非常感謝珠海市民政局以及香洲區教育局、香洲區民政局等單位,我提出孩子上學、入户遇到的難題,住房的困難,他們都積極地聯繫協調幫我們解決問題。”至今,柯國還保留着珠海相關部門協助處理的文件。
柯國保留着珠海相關部門協助處理的文件(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柯國看來,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而他人的幫助才給了自己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希望。“人嘛,就應懷着感恩之心,我也是經常教育我這幾個孩子,要記住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曾經幫助過我們的組織、個人,將來等我們有條件、有能力了,一定要回饋社會。”
疫情期間柯國積極參加志願服務(來源:受訪者供圖)
傳承
“從我記事起,父親從來沒打過我們兄弟姐妹。”柯國説,正是因為受到父親這種家風的影響,才讓自己能教育出如此懂事孝順的孩子們。
從把弟弟的4個孩子接來一起生活後,他們就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回家。如果大人不在家,大的孩子就負責做飯、幫小的孩子洗衣服。柯國的女兒也很體貼,從沒要求特殊對待,“包括過年買新鞋、新衣服,大家都是一樣的,對這些孩子來説,一視同仁就是最好的對待。”
柯國(左四)一家合照(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最困難的日子過去了,5個孩子中一個讀了本科、兩個讀了大專、兩個讀了中專,並相繼參加了工作。最小的孩子柯堪宏中專畢業之後於2018年9月光榮入伍,如今已轉為士官,守衞在雲南邊防。
小侄子柯堪宏光榮入伍,柯國與妻子送別合影(來源:受訪者供圖)
“所以説,有時候你幫助別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才構成了和諧社會,是不是?”柯國笑着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