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再一次把勞動課提到了中小學一門獨立課程的高度,也將“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這個有關勞動課的話題送上了熱搜第一。人們在熱議勞動新課標的同時,也勾起了不少年少時的回憶。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當年的勞動課什麼樣。
中小學增設“手工勞動課”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中小學就陸續開始了增設勞動課的改革。
上世紀50年代,四十中學的學生在民用燈具廠老師傅的指導下,在學校車間生產探照燈的外殼。馮文岡攝
1955年金秋,全國的小學都從新學年開始實施基本的生產技術教育(即綜合技術教育)和加強勞動教育及體育活動,以保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得到貫徹。據本報1955年9月7日1版《全國小學將根據新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報道,新的教學計劃從第一學年到第六學年特別增設了“手工勞動課”,以便聯繫自然、地理、語文、算術等各科進行教學,製作教具、玩具,並作植物栽培、動物飼養等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基本的生產知識,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生產工具。
隨後,北京市教育局在修訂了本市普通中學和小學的教學計劃後,於1958年暑期組織完成了改編和新編教材的工作。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們曾遍訪農業社、技術員,蒐集了大量材料。在最終的新教材裏,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內容得到了大力加強。
為了開好生產勞動課,北京教師進修學院還在暑期開辦了中學生產勞動課教師訓練班,一批教師通過勞動鍛鍊,掌握了較系統的工種理論知識和一定的生產勞動技能、技巧。比如,過去很多物理教師在電路通路時不敢動手修理和安裝電燈,對大街上常見的電線杆上的高壓和低壓線路的分佈分不清楚,對變壓器的保險和避雷裝置不認識。通過這次學習,他們掌握了線路安裝技術,弄清了應該懂而不懂的東西,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基礎。(1958年8月27日《北京日報》2版,《為迎接生產勞動課作好準備 部分中學教師加緊勞動訓練》)
1958年8月27日,《北京日報》2版
在1958年的新學年,北京城區小學普遍設立了手工勞動課,中學的初一至高二也新增設了生產勞動課,並且密切結合學校的勤工儉學來進行。勞動課成為當時培養學生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身體健康的勞動者的重要課程之一。(1958年8月16日《北京日報》3版,《修訂教學計劃 革新教學內容 中學教材改編工作大部完成》)
1958年8月16日,《北京日報》3版
工廠車間建到中學裏
1959年,本市第二中學高三一班的學生們正在認真聽工人講勞動課。馮文岡攝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廠根據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需要,在學校設立車間,讓學生能夠就地參加勞動生產,是北京城區普通中學學生上生產勞動課的一種固定、經常的基本形式。
1959年2月6日,《北京日報》1版
據本報1959年2月6日1版《工廠在學校設車間的辦法好》報道,1959年初,在北京城區的近百所中學裏,已經有58所學校同中央、市屬及區屬的55個工廠建立了協作關係,這些工廠在學校建立的車間達120多個。其中,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北京有線電廠、北京開關廠、北京玻璃廠、北京綜合儀器廠、北京化工廠和北京電子管廠等7個現代化國營大工廠,在東城、西城、崇文等區的38所學校設立了車間。這些車間一般都是和教學有聯繫的,有電工、化工、機工和儀表等幾種類型。工廠還派了技術工人和老師傅指導學生進行勞動生產和學習生產技術。在上生產勞動課之前,工人師傅們會給學生講解生產的操作規程,並進行安全教育。
1961年植樹季,二十八中學生來到天安門前上勞動課,在綠化工人的指導下給松樹鬆土。馮文岡攝的副本
把車間建到學校裏,這樣學校就能夠根據統一的教育計劃主動安排學生的學習和勞動時間,並使生產勞動的內容能夠同學生的年齡、性別、體力情況相適應,同各年級的有關課程儘量地結合起來。對於初中學生,學校一般安排比較簡單的工種;對於高中學生,就安排電工、化工、機械等比較複雜的工種。以第六十二中學為例,區屬北京民用電器廠在學校建立了組裝電熨斗、電爐子、鎮流器3個車間,六十二中在物理課講電學部分的時候,老師傅和教師就在學校的車間裏組織現場教學,講解電熨斗、電爐子的原理,學生聯繫自己在車間親手組裝的情況,聽得更明白,記得更牢靠。
1959年2月7日,《北京日報》2版
上這種生產勞動課,鞏固學習知識、加強實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勞動以及和工人的接觸,大大提高了思想覺悟,加強了集體主義思想和勞動觀點,培養了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第四十中學的同學們表示,參加了民用燈具廠在校內設立的車間裏的生產勞動後,他們懂得了每道工序都很重要,有一道工序發生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產任務的完成。老師傅們在生產勞動中的沖天幹勁,也讓他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紛紛提出了向老師傅學習的口號。(1959年2月7日《北京日報》2版,《40中和民用燈具廠協作雙滿意》)
到京郊農村學真“把式”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除了在校內車間參加生產勞動,北京中小學生上生產勞動課還有一種重要的形式——到京郊農村去幹農活兒。那時候,學生們乾的農活兒特別實打實,真就是和老農們一般無二地勞動。
【小標3版1】1959年5月19日,《北京日報》2版
在當時首都的菜籃子——西郊四季青公社,經常能看到城裏中學生參加農業勞動的場景。菜地裏,農民們手把手教學生幹農活兒:手上沾滿黏糊糊的黑漿,給西紅柿秧打杈兒;用稻草把大白菜的菜幫兒攏起來捆緊,好讓菜心長實。在京郊的農田裏,同樣也有城裏中學生插秧的身影:打着赤腳,手握秧苗,在田地裏彎着腰勞作……
2021年,北京市八一學校的學生在校園一角的稻田裏體驗京西稻種植。閻彤攝
辛苦的農活兒,令當時上中學的韓文林印象深刻:“天氣已轉涼的清晨,衣褲全被露水打濕,透心涼,頭上卻流着熱汗,每一個菜幫兒上,都有流下的汗水。”(2021年12月5日《北京晚報》12版,《當年學校勞動課》)
2021年12月5日,《北京晚報》12版
小學生們在上勞動課時,也同樣力所能及地參加農業勞動。在海淀區藍靛廠中心小學,老師組織學生參加公社收白菜、蘿蔔的勞動,孩子們從中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知識,比如捆白菜要在晌午捆,入窖的白菜的爛葉必須用手撕,用小刀割就容易爛。二年級學生還在拔蘿蔔時自編了兒歌:“蘿蔔大,蘿蔔大,一輛大車裝不下;蘿蔔好,蘿蔔好,等會(兒)穿上大棉襖;蘿蔔笑,蘿蔔笑,一會(兒)蘿蔔就入窖”。(1959年5月19日《北京日報》2版,《藍靛廠小學對學生加強勞動教育》)
1973年秋收季節,女團員們在麥田裏搶收小麥。王胡攝
在郊區的六一小學因為校園較大,學校從1958年開始就在校內建立了紅領巾小農場,每週安排兩節勞動課,組織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農業勞動。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在6畝農作物土地上種了花生、老玉米以及白菜、西紅柿等。通過勞動實踐,許多學生都養成了不怕髒不怕累、熱愛勞動的好習慣。翻地、澆水、打掃廁所,不少同學都搶着幹。孩子們由於自己辛勤地勞動,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注意了節約。(1965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六一小學學生堅持農業勞動》)
1965年5月8日,《北京晚報》2版
商場糖果櫃枱裏當“售貨員”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獨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孩子身上出現了驕嬌二氣,勞動觀念差,也不注意節約。一些重點中學較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加強了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比如當時的三十五中就規定,勞動課未被評“優”的學生,不能評為“三好生”。二十六中則要求高中學生每學期勞動25節課,初中學生勞動20節課,學校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商店、綠化隊等地參加勞動。(1981年6月10日《北京日報》1版,《二十六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勞動》)
1981年6月10日,《北京日報》1版
小學裏的獨生子女和“老疙瘩”更多。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在上世紀80年代末,全市小學都加強了勞動教育。特別是豐台、東城、西城、海淀等區,勞動課在全區小學1至6年級都開起來了。在小學的勞動課上,大多是學習生活技能,有的學炸荷包蛋、熘白菜,有的學查水錶、電錶,還有的學擦電風扇、使用洗衣機。南菜園小學的勞動課頗有新意,是讓學生們去商場當“售貨員”。
“我們不能像張秉貴爺爺那樣‘一抓準’,但是要把每袋裝500克的糖稱準。”1989年2月1日,在東安市場糖果和食品組櫃枱參加勞動的南菜園小學學生,在“張秉貴式售貨員”張玉華的指導下,認真分裝雜拌糖。同學們的一雙雙小手緊張地忙碌着,把鍋巴、果汁糖等8種食品裝成一袋稱重,還不忘隨時檢查食品樣數是否齊全。楊藝小朋友説:“包裝食品我開始覺得挺新鮮,可是時間一長,手指頭也疼了,以後真得好好鍛鍊了。”(1989年2月10日《北京日報》2版,《在商場上勞動課》)
1989年2月10日,《北京日報》2版
勞動教育就這樣在本市各小學深入開展起來。到1993年,全市中心小學以上的所有1至6年級全部開設了勞動課,郊區中心小學以上的所有學校也都開設了勞動課,945所學校都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勞動教育體系,佔總校數的77.9%。(1993年10月22日《北京日報》6版,《本市小學全部開設勞動課》)
1993年10月22日,《北京日報》6版
新世紀高中生勞動課學開車
進入21世紀後,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提出,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進行社會實踐,學習勞動技能,提高綜合素質。那時候,學車的熱潮正席捲北京,學習汽車駕駛也從眾多勞動課中脱穎而出,成為特別吸引高中生的新潮勞動技能。
2000年3月10日,《北京日報》5版
據本報2000年3月10日5版《西城區勞技教育中心掛牌》報道,在新成立的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的西城區中學生勞動技術教育中心裏,設有“汽車模擬駕駛專業”教室。學生們在這裏不僅可以瞭解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而且還可以坐進“模擬駕駛艙”中“點火”、“換擋”、“踩油門”,面對艙中熒屏“開車”飛上“高速路”。這讓來中心上勞動課的中學生們興致盎然。
豐台二中更進一步,在高三學生中進行勞動課改革實驗,要求學生利用寒假完成交通法規和汽車機械常識的學習,成績計入勞動技術成績。這對年滿18週歲的高三學生來説,還意味着同時獲得了學習駕駛的資格。這種新穎實用的勞動課,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家長馮啓生説,汽車駕駛是今後孩子必須要會的,現在有條件就應該讓孩子儘早學。(2002年3月1日《北京日報》7版,《豐台二中勞動課出新 高中生學開車》)
2002年3月1日,《北京日報》7版
在菊花田裏採摘,在中藥園裏收穫藥材,跟着非遺傳人學做豆腐,在一榫一卯中探尋傳統木作技藝……時至今日,北京中小學的勞動課還在不斷出新。我們相信,隨着今年9月新課標的正式實施,孩子們的勞動課會更加豐富多彩,對勞動的體味和熱愛也將更加深刻。
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