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瓷器中的鬥彩,人們自然會想到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主要是因為1980年,其中的一隻在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幣成交,刷新了當年中國瓷器的成交記錄。此外,只是一件殘品的成化鬥彩天字罐,也在2001年的倫敦拍出約合人民幣1130萬的高價。成化鬥彩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成化鬥彩天字罐
然而,雞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罷,它們存世量還不算太少,雞缸杯在故宮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宮也有收藏。成化鬥彩中最為珍貴、稀罕的是大收藏家孫瀛洲先生捐獻的三秋杯,全世界只此一對,絕無二雙,堪稱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所謂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創燒於明成化後期,也以成化時期的最為著名。宋代晏殊在其詞作《漁家傲》中讚道:“落葉荷花相間鬥,紅嬌綠掩新妝就。”
這對成化鬥彩三秋杯,高4.3CM,口徑6.8CM,足徑2.6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蟬翼。成化的鬥彩輕薄是出了名的,那麼薄到什麼程度呢?你拿過瓷器後,指紋都能從背面看清楚。
杯上繪有山石、蘭花和小草,幾隻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最為特別的是其中蝴蝶翅膀上所施的紫色,色如赤鐵,雖豔麗但表面乾澀無光,這是成化鬥彩獨一無二的特徵,後世數朝仿成化鬥彩只有紫彩這處無法仿效。行內把這種紫彩叫“奼紫”,其實就是“差紫”,説白了就是工藝不到,估計當時的工匠對紫色的配料與燒造沒完全掌握才燒成這樣,卻陰差陽錯,成為獨到之處。後來,工藝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當年的“差紫”是怎麼“差”出來的!
後世無法仿製成化鬥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胎土。當年鬥彩是用景德鎮的麻倉土燒製而成的,胎體形成一種特有的牙黃色。這種原料到成化以後的弘治初年就已用絕了,人們也就只能望瓷興嘆。
三秋杯底款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字體肥,筆道粗,柔中含剛,遒勁有力,給人一種寧拙毋巧、以拙取勝之感。杯上以或淡雅或濃豔的色彩描繪了秋天的鄉居野景,紋飾繪畫線條簡練,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充滿自然氣息和生活情趣。因為歷時三個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説法,故此杯被賦予“三秋杯”的雅稱。
成化鬥彩三秋杯
另外,成化鬥彩在瓷器上的巔峯地位,與成化帝的品位和喜好也是密不可分的。
天順八年,明第八代皇帝朱見深即位,次年改元成化,即成化帝。他是個苦命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
朱見深雖生在帝王家,童年卻生活在隨時有可能被殺掉的恐懼中,好不容易捱到繼承皇位,又因為比他大17歲的宮女細心呵護而對她無比依戀,甚至放任她殺掉了自己的一個個孩子。這一段“成化畸戀”的離奇曲折和驚心動魄,堪比任何文學戲劇。
公元1449年,明軍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朱見深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英宗弟弟朱祁鈺臨時監國,立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太子。同年,19歲宮女萬貞兒被派去照顧小太子,兩人從此形影不離,直到先後離世。
蠟像作品《土木堡之變》
朱祁鎮的命運沉浮,讓年幼的朱見深苦難不斷。他的叔叔賴在龍椅上不肯下來,不但登上了皇位,還廢黜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就在朱見深每日都生活在死亡陰影下之時,他的爸爸朱祁鎮憑藉一系列不可思議的操作回到了北京,並在被幽禁七年後奪回了皇位。11歲的朱見深的命運由此再次迎來翻轉,恢復了太子身份。
在成化帝繼位前,萬貞兒給了他人生中最為寶貴的真愛、呵護以及自己的女兒身,是她讓成化帝由男孩變成男人的。成化帝一生鍾情於她,封她為貴妃,放着年輕貌美的其他后妃不顧,甚至為了她廢掉了吳皇后。這位萬貴妃不僅是成化帝的愛人,也是他的母親,更是他的保鏢和朋友,讓成化帝一生只重一人。
萬貞兒曾生有一子,但不幸夭折。善妒的她對成化帝寵幸過的妃子一個也沒放過,輕則打入冷宮,懷孕的甚至強迫墮胎,有史書佐證曰“掖庭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
就這樣,這女人的戾氣像她的體重一樣,不可一世地膨脹了起來。不可思議的是,看着自己深愛的女人一天天變成嗜血殺手,看着自己的親生骨肉一個個死於非命,成化帝竟沒有制止。他只是更常留宿在其他嬪妃的宮院,甚至對身邊宮女也不時“臨幸”一下。一場精子和毒藥的競賽,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展開了。
成化帝朱見深畫像
成化十一年,在競賽中處於下風的成化帝對鏡嘆息“老將至而無子”,愁得年僅29歲的他已見白髮。這時,連伺候他梳頭的太監張敏也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言道:“老奴死罪!萬歲已有子也!”成化帝愕然問道:“在何處?”張敏答道:“奴言即死,萬歲當為皇子做主。”張敏顯然已清醒地預見了自己悲慘的結局,但他還是寄望於皇帝能保住皇子。成化帝還是將信將疑,一旁的司禮太監懷恩説道:“敏言是,皇子潛養西內,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成化帝大喜,急忙派人去迎接這個從未謀面的兒子。
這孩子的母親是紀氏,在被臨幸前是管理內廷書庫的女官。她懷孕後,萬貴妃送來了墮胎藥,然而孩子並未打下來。正是這個叫張敏的太監,謊稱她得了怪病,將她送到北海西側的安樂堂,被廢的吳皇后就住在這裏。孩子降生後,吳皇后和紀氏一起偷偷把孩子養大。
説來可憐,由於萬貴妃在宮中耳目眾多,這孩子便只能整天待在暗無天日的房間裏,不讓他作聲,甚至連哭泣都成了一種奢望。他已長到六歲,可胎毛卻還不曾剪過。
父子相見那天,成化帝抱起兒子看了又看,流淚道:“是我的兒子,像我,像我……”整座紫禁城內歡聲雷動,只有萬貴妃憤怒得幾近崩潰,哭喊着:“羣小騙我,羣小騙我……”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成化帝把紀氏母子安排在永壽宮裏,時常前去探望,夫妻倆牽手敍舊,一家三口共敍天倫。一個月後,紀氏自縊,張敏吞金,但也有人説是被萬貴妃所害。不過,能有這一月幸福,心存孩子能平安長大的願望,紀氏也滿足了。至於張敏,雖是太監,也稱得上忠臣義士。
然而,萬貴妃的威脅還在,小皇子的性命仍籠罩在她的陰影之下。所幸祖母周太后把這可憐的孩子帶到了身邊,如此一來,萬貴妃也就不敢再輕舉妄動了。孩子長大後繼承大統,即弘治帝朱佑樘。弘治帝不近聲色、英年早逝,恐怕與兒時這段恐怖的經歷不無關係。
弘治帝朱佑樘畫像
這天,58歲的萬貞兒正鞭打一個犯了錯的奴婢,“怒極,氣咽痰湧不復蘇”。她一死,後宮的女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成化帝卻一下子失去了元氣,哀嘆道:“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果然不過數月,他也抑鬱而終,年僅40歲。
成化帝悲慘的童年鑄就了他自卑、懦弱、搖擺的個性,萬貞兒相當於他精神世界的救命稻草,一旦抓住了就輕易不會鬆手。萬貞兒既不漂亮,也無才情,身軀肥壯,喜歡舞刀弄劍,與其説是成化帝愛人和伴侶,不如説是母親和保鏢。這才是成化帝依戀她的原因。
成化帝自小喜歡書畫古玩,尤其酷愛瓷器,而像三秋杯這種鬥彩小件也是萬貞兒的心頭好。童年因遠離朝局,繼位後又因為口吃的毛病無法與羣臣深度交流從而不愛上朝,成化帝便有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萬貞兒一起陶醉在那個藝術世界裏。
成化鬥彩雞缸杯
成化帝本就有極高的藝術素養、繪畫技巧和審美水平,後來為討好萬貞兒,便發令燒造鬥彩小杯。據説,他對瓷器的要求精益求精,如果只要四件貢品,景德鎮御窯廠便要燒製一百件一模一樣的,從中挑出四件最好的,方可送進皇宮。他本人也曾數次親臨景德鎮監督燒造。正是這種不惜工本的講究,才讓成化鬥彩在後世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