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不超仨月的規定不好使了?有的培訓機構又開始躉交學費
“咱們這課長期學才有用。”
“一次性付一年學費能優惠……”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課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規定實施已經過去了兩年,記者調查發現,很多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已經在悄悄“越線”。不僅在推銷的時候,強調一次性交一年學費會享有多種優惠,但只交三個月費用則不適用,甚至在產品設置上就沒有不超過三個月的課時包選擇,這種現象在很多線上機構更加嚴重。
機構誘導
一次性付款才能享受優惠
機器人、思維課程是最近幾年最火爆的課外培訓課程之一,主打這類課程的培訓機構也逐漸增多。
海淀黃莊是培訓機構扎堆地段,知春路上的理想大廈裏也有眾多培訓機構,頂樓的愛思創編程就是其中一家。在他們的課程設計中,上課頻率基本為每週一節課,針對大班孩子和一年級孩子的初級教程包括6期,第一期10個課時,第二期14個課時,第三期之後也是14個課時。除了第一期外,其他期的課時幾乎都超過三個月。
前台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的課程設置上,秋季學期可以學習第一期課程,寒假時再學習第二期課程,工作人員一再推薦至少購買兩期課程,“買一期優惠300元,一次性買兩期,可以優惠800元,一次性買三期優惠1100元。即便孩子學得快,第二期課程的課時可以直接轉到之後的教程,不會浪費。”
機器人課程也是卡巴青少兒科技活動中心的主打課程,記者探訪了六里橋、車公莊等多個校區後發現,這個機構只設置了兩個課時包——72課時和108課時,前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課時包設置,都是總部定的,我們任何校區都是一樣的。機器人課程級別很多,學得太少沒有什麼效果。”
在車公莊校區,記者還發現,前台後邊的牆上就貼着“我校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金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一致,不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歡迎家長監督。”但實際上,該機構的課時包設置很難遵守此規定——按照每週上一節課,劃兩個課時計算,最小的課時包也基本需要一年才能上完。
記者在校區外諮詢前來上課的家長時,也瞭解到他們所報的課時包都是一次性收費,並沒有三個月續費一次的程序,有的家長告訴記者,“我們報名的時候問過,銷售説課程有連貫性,沒法中途掐斷,而且只有一次性付款才能享受課時費減免、贈送禮品的優惠。”
記者還走訪了幾家舞蹈培訓、樂器培訓機構,也都存在着收費期限嚴重超限的情況,多數機構收費時限都是半年起步,銷售人員在推廣的時候,也都勸導家長,“多買點課時,優惠更多”。
銷售話術
“多學才有用”成常見用語
這種超大課時包在書法、美術、鋼琴等藝術培訓班更為普遍。在“寶貝計畫”萬柳華聯店裏,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半個多月來,諮詢美術課的家長增加了不少。“要為以後的美育考試做準備啊。”
這家店裏為學員提供的課程基本也是每週一次,最少要上半年。銷售人員還介紹,“半年單價太高了,還是一年的課時包最受歡迎。”一年期課時包正課加贈課將近八十節,但必須一次性交費。“兩年期的課時包贈課更多,而且還有户外寫生課,這個户外寫生課特別受孩子和家長歡迎,之前我們組織這個課,都得劃3個課時。”
在萬柳華聯大廈的漢翔書法培訓機構,正在推廣掃碼搶紅包、紅包翻番等活動。前台人員説,最近一段時間報名的孩子特別多,開一個班很快就會滿班,“估計本來想上半年學習的孩子也都在這一時段報名。”而課程設計上,每期課程都是40節課,每週一次課,有效期一年。報名的話,必須至少購買一期課程,同時還有10次一期的假期集訓課,單價比常規課程低,“可以根據孩子情況,如果和假期集訓一起連報,一共50節課,我們還會有優惠。”
必須購買一期課程,雖然可以分期付款,但只能按照學校每學期的設置時間,最多分兩期,不能按照三個月的期限續費,且不能享受活動優惠。
同樣是漢翔書法,金源校區的課時包中設置了20節課的最小課時包。雖然這個課時包的時間跨度也已經長達一個學期,但是銷售人員還是不主動推薦這個選項。在有的家長追問下,才給出了報價,並隨即勸導家長,不要選擇這個課時包。理由是隻有40次以上的課程才是經過總部規劃的,教學進度和授課方案都是反覆打磨的,孩子必須上滿一期課程才能有改善,而20次課程不能保證教學效果。“只有那些小機構才會推小課包,把家長騙進去,最後孩子學得半生不熟就停了。再説,20節的這個套餐,單價太高了,感覺非常不值。”
線上風險
交款後培訓合同挺難查
違規多售課時,在線上課程中更是普遍。如Vipkid線上英語課的課時包中,有60節、120節、240節等多個主修課課時包設計,購買任何一個課時包都是一次性提前繳費,沒有三個月續費一次的選項。而且銷售還都在勸家長多囤課,“每年都會漲價,現在都是優惠倒計時,今年漲價幅度尤其多。孩子的英語學習是一定要堅持的,您多囤點課,也能多省點。”
在家長猶豫的時候,銷售也一再強調線上教學的優勢,“只要有網絡,孩子在哪兒都能上課。家長也不用擔心不能到現場上課,或者機構直接跑路。”
線上課不會受到場地不能開放等情況影響,是很多線上培訓機構銷售重點強調的優勢之一,一些機構並未有收費不超過三個月期限的限制。記者調查時發現,不少選擇線上課的家長,在銷售的勸告下,都直接購買了多個課時包,課時的總數已經遠遠超過三個月。這筆費用也必須一次性直接轉給機構,而且通常選擇網上支付,家長只能在小程序裏查看所剩課時,手中沒有任何合同。家長們雖然為了孩子學習,都按照機構要求付款,但心裏也打鼓,“這種付款方式,風險還是挺大的,萬一有糾紛,家長想維權都很難。”
專家建議
防打“擦邊球”應增加過程性監管
為什麼培訓機構會悄悄越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説,只能預收三個月費用的規定,對多數家長利好,降低了風險。但是機構的現金流與之前相比,會大幅下降,直接影響機構擴張能力。而且三個月後,還要再跟家長協商續費,肯定也會增加續費成本,甚至損失學員。
雙重壓力導致機構悄悄打擦邊球,“比如仍然收一年費用,但是跟家長籤4份合同來規避檢查”,甚至完全不考慮預收費不能超過三個月的規定,直接設置課時較多的套餐,“課時過多,家長的選擇空間就少了,而且預交了大筆費用,一旦機構運轉失靈,家長的損失幾乎無法彌補。”
對於已經出現的各類違規情況,熊丙奇呼籲家長們要理性選擇,不要提前囤課過多,而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加強監管,“校外培訓機構基本都是預付費模式,監管部門不能只審查資質,還應該增加過程性監管,可以要求培訓機構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培訓科目、培訓規劃、培訓費用、收費方式等情況,並輔以經常性的檢查。”
很多家長也提議,是否可以仿效商品房購買方式,由教育部指定第三方機構,所有培訓機構的預收費都必須經過第三方託管,“這樣能減少機構故意跑路的情況,避免家長們的損失。”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周明傑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