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教丨高校遷址省會城市“訴求”頻頻,以區位優勢彌補辦學劣勢?

問教丨高校遷址省會城市“訴求”頻頻,以區位優勢彌補辦學劣勢?
安徽工業大學(資料圖)

*來源:騰訊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

9月16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以“關於遷址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為題,向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留言稱,“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優秀的高校建設,縱觀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不難發現其地方理工類大學,工業類大學都將校址安排在省會城市,合肥雖然有中科大,合工大和安徽大學三所高校,僅合工大是工科見長。這遠遠不能滿足合肥的高速發展,扶持其他基礎較差的高校,如建築大學,合肥學院等,成效太慢。因此建議將有一定實力的地方特色型大學遷址合肥,或者合肥建立新校區,以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再創地方高水平大學。”

對此,安徽省教育廳近日答覆稱,“據瞭解,目前兩校尚無遷址打算。”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分別位於馬鞍山市、淮南市。

網友提出高校遷址的建議,並不奇怪。近年來,有不少校址在地級市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師、學生,都希望學校能遷址到省份城市,以便能獲得更多辦學資源。從近年來的高考志願填報情況看,學校所在城市也是學生、家長考慮的重要因素,位於省會城市的高校的錄取分數要比位於地級市城市的高校的錄取分數高,學生和家長普遍認為省會城市會有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但是,把高校都遷往省會城市,顯然不利於高等教育的科學、合理佈局。而且,遷址會影響到很多師生的學習生活,不能貿然決策,必須廣泛聽取師生意見。

怎麼理解遷址訴求?在筆者看來,這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地方政府對發展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二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辦學。地方政府過於功利地期待學校辦學能儘快給當地帶來回報,導致對地方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降低;而地方本科院校獲取辦學資源的渠道有限,就想着“朝上走”以區位優勢改變辦學劣勢。要讓地方本科院校辦出特色與高質量,地方政府應該有長遠的眼光,而地方本科院校則需要拓寬辦學資源渠道。

與我國高水平高校集中在發達地區、大城市不同,美國有不少一流高校就辦在小地方,甚至鎮上。師生並沒有嫌棄學校“太偏”,周圍城市無法提供實習、實踐機會,是因為學校並不只靠地方財政支持辦學,而是擁有全球募款體系,辦在小地方的學校,由於辦學質量高,吸引了很多社會捐贈。另外,我國不少學生認為,要提高實踐能力,就要到校外兼職實習,而美國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學生,提高實踐能力,主要在校內完成,學校要求學生學好每一門課程,而很多課程都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多少單元的實驗。很多理工科學生的很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至於學生在假期尋找實習機會,這和學校址在哪裏並沒有什麼關係,關鍵在於學校與多少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

我國不少三四線城市,曾熱衷於舉辦本科院校,但是,從具體辦學情況看,地方政府大多希望本科院校能儘快為城市建設做出貢獻,尤其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是對地方本科院校的功利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地方本科院校不安於辦學定位。地方本科院校應該舉辦職業教育,聚焦培養高技能人才,可為了儘快“回報”地方,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要求教師搞課題、項目,而從搞課題、項目角度,教師們當然希望能去省份城市,因為能提供的課題、項目資源更多。

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舉辦者,也希望能遷址到省份城市,這和公辦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財政撥款有關。相對來説,地級市的財政情況大多不如省會城市,一些地級市在學校剛舉辦時給予的支持力度很大,而隨後的力度並沒有到達到地方本科院校的期望值。從全國範圍看,都存在有原來在地級市辦學的本科院校,遷址到省會城市辦學的情況。除非地級市的經濟發展情況與省會城市差不多。

很顯然,出於功利訴求的遷址,並不能根本改變學校的辦學情況。對於辦在地級市,甚至縣上的高校,如何能辦出特色與高水平,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都認真反思。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優化結構、佈局,作為以職業教育為定位的高校,辦在地級市和縣上,其實大有可為。盲目遷址到省會城市,反而會失去特色與優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騰訊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1 字。

轉載請註明: 問教丨高校遷址省會城市“訴求”頻頻,以區位優勢彌補辦學劣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