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試後,我接連收到三個家長的信息,第一位家長直接問孩子成績,當得知物理和化學考了80多分時,問我為什麼考得這麼少?是孩子不認真學習嗎?初中這些學科都是考滿分的;第二位家長問孩子排名,孩子排名40名,比入校時排名進步了10幾名, 我非常滿意,但是家長卻問為什麼考這麼差?接下來的那個週末,開始給孩子請假,讓孩子上輔導班了;還有一個家長,孩子在班裏考了倒數後5名,家長直接接受不了了,因為這個孩子來自一所私立學校,初中是班裏的前2名。
經過高一幾次考試後,這些家長慢慢變得淡定了,開始接受現實,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定位和期待了,如果家長繼續焦慮,孩子的成績,往往會繼續下降,還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經歷過高中的家長都知道,孩子進入高中後,對於孩子的期望值一般都在逐漸下降:考上高中時,認為孩子至少考985大學;高一結束,覺着孩子能考個211大學也不錯;到了高三,則認為孩子能考上一本甚至二本就不錯了。
考上高中,並不是大學的“保險櫃”,並不等於一隻腳已經邁入大學的門檻,這是因為:
第一,到了高中才知道,優秀的學生那麼多
在中考錄取率只有50%左右的大背景下, 現在的考試,難度是越來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説實話,能考上高中,即便是普通高中的學生,也是初中班裏成績不錯的學生,尤其是在很多鄉鎮中學,可能只有年級前幾名,才有機會考上高中,這些學生,都是老師、家長和同學中的“好學生”,初中是有高度自信的。
但是,到了高中,經過分流,成績差的學生都已經被淘汰,原來中等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可能成為中下游的學生了,到了重點高中,就成了墊底的學生了。
家長原來對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不知道其他學生,都各有特長,所以會深受打擊;老師見多識廣,比較瞭解這種現象,也並不知道這些學生光榮的歷史,所以對待學生,也不像初中老師那樣盯着班裏的尖子生了,那些“備受冷落”的學生和家長,可能就變得消極起來。
第二, 到了高中才知道,學習原來那麼難
初中的學科,以記憶為主,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都有大量記憶的內容;即便是數學、物理和化學,對理解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如果不理解,老師可以反覆講,反覆練,把常用的題型都記下來,考試就可以考到。由於難度不大,成績好的學生, 數理化這些學科基本上都是滿分;對於成績不是非常好的學生,經過反覆訓練,也可以縮小與尖子生的差距,再不行,還有輔導班可以去。
但是,到了高中,即便是尖子生,也開始感覺到學習的難度了,高中的各科,基本上是“學什麼不考什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初中考“是什麼”,高中考“為什麼”、“怎麼樣”,更側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查,而能力和素養,又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老師不講知識不行,只講知識也不行,對於知識的掌握,更多地交給了學生,所以對於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學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擅長死記硬背的學生,到了高中,數理化就可能不及格,甚至只能考二三十分了。
第三,到了高中才知道,原來好大學那麼少
現在考大學,真的不難,因為各省的高考錄取率,都基本上到了80%左右了,但是,這裏的大學,應該叫高等教育,包括“985大學”、“211大學”,“一本”、“二本”,也包括專科、高職等,一般而言,高考考到180分以上,就有大學上了,即便考不到這個分數,還有個“註冊入學”,分數更低,想一想,只要想上,有幾個考不上的?
但是, 社會上對於大學生的認可,基本上都是本科,甚至連原來的“三本”,都不是很認可,更不要説專科、高職了。而各省的本科錄取率,基本上在40%左右,所以,這個競爭還是不小的。
如果想上“211大學”,則要超過96%左右的學生,如果想上“985大學”,要超過98%左右的學生,那個難度更大,即便是重點高中,多數學生也只能上普通的一本、二本大學。
當家長知道這個現實後,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慢慢地也就能接受現實了,給孩子制定的目標,也越來越切合實際了。所以,到了高三,多數家長反而變得更加淡定了,遠沒有高一時,那麼焦慮,因為很多家長,在高一上學期結束,就已經變得“佛系”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贏在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