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官辦學校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夏朝就有了官方辦的學校,名字就叫校,商朝稱為序,周朝稱為庠(《説文》: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也就是説學校這個稱呼其實是還原了夏朝的傳統。這時候學校的課程主要有兩門:射御和書教,射御就是射箭和駕戰車,書教是讀書識字,畢業生都是文武雙全的人才,但這些學校只面向貴族,平民百姓是不能入學的。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辦學,並且強調“有教無類”,平民百姓都可以入學,學費是一捆肉乾(束脩),私學的出現,打破了教育被貴族階層壟斷的局面。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先秦時代的學校怎樣放假,因為缺乏史料已經不太好考證,漢武帝創辦了漢朝的高等學府,叫做太學,在裏面讀書的學生叫做太學生。太學生的地位很高,享受官員待遇,也享受官員的休假,按照漢代制度,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稱為休沐,也就是趁這時間回家洗澡換衣服,此外還有臘日、伏日和冬至、夏至等節日可以放假休息。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魏晉南北朝時期,太學生可以享受兩個新的假期:田假和授衣假,長度為15天。田假的時節是在麥子成熟時,太學生可以回家幫助收麥子,這也體現了農耕社會對農業的重視。田假也就是現代的農忙假,80年代以及之前出生的人對此應當不陌生,其實學生在家也不一定幫得上什麼忙,農忙假其實是給家中有田的老師放的,大概在90年代中後期逐漸取消,所以90後可能就不太熟悉了。授衣假的名稱來自於《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時間是在九月(農曆)天氣轉涼的時候,太學生可以回家準備過冬的衣服。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隋煬帝把太學改為國子監,唐朝也延續下來,國子監的學生稱為監生,這時的日常假期比起漢朝減少了,每隔五天一次的休沐改成了十天一次的旬假,最慘的是每次旬假前還要考試。不過田假和授衣假延長到一個月,而且唐朝的其他假期很多,春節、冬至有七天假,寒食和清明加起來四天假,還有夏至、中秋、臘日都有假期。宋朝不但沿襲了唐朝的節假日,還增加了“聖節”,也就是皇帝出生的日子,而且不只是當朝皇帝,之前的各位先帝生日也要紀念,所以南宋滅亡前,有十八個“聖節”,多了十八天假期。明朝假期驟然減少,國子監的監生每月只有春節有三天年假,還有每月朔望日,也就是月初和月中有兩天假期,不過已經比官員強了,官員連每月兩天的假期都沒有。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太學和國子監都是官方開辦的最高學府,全國最頂尖的人才才能錄取,而且將來要步入官場,因此太學生和監生都可以提前享受官員待遇,當然管理也很嚴格,“凡逾期返校者則開除學籍”。那麼民間私人辦學的學校呢?私立學校負責啓蒙教育的是私塾,高級的有書院,這些私人學校的學生可以享受到什麼樣的假期呢?清朝的私學一般在正月十六開學,到年底臘月初十放假,也就是説有一個多月的“寒假”,每十天有一天旬假,此外也有農忙時的田假,端午、中秋各放假兩天,清明、七月半、十月節祭奠先人,放假一天。相比之下,現在的學生每週雙休,有寒暑假,還有國慶小長假和一系列節日小假期,比起過去的學生,已經輕鬆多了。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5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學生怎麼放假?沒有雙休和暑假,不過有個假期80後比較熟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