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朝滅亡,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隱居西山采薇而終;到劉胡蘭面對日寇誓死不屈,堅守正義,鍘刀之下從容就義……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大批像這樣擁有着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仁人志士,面對國恨家仇,他們往往能秉持一片赤子之心,對敵人怒目而視毫不留情;面對敵人殘忍的迫害威脅,他們往往選擇慷慨就義,留下一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長嘆,激勵後代無數愛國仁人志士繼往開來。
而這樣一句慷慨激昂,氣勢如虹,將愛國精神與名族大義表達的擲地有聲的千古名句,又從何而來?它的作者是什麼樣的人?又經歷了什麼怎樣的人生才能寫下這樣的絕唱?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穿越到幾個世紀之前的宋代,來到零丁洋裏的一葉囚船之上。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二十歲由科舉入仕,可謂歷盡千辛萬苦,而後四處征戰,到如今兵敗被俘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飄飛的柳絮般危急,而我自己一生也是坎坷無比,如同大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沉浮難定。當年在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惶恐,更可嘆的是,如今我又在零丁洋裏被元軍俘虜着,自此我要孤苦無依伶仃一人了。然而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人能終免一死的!倘若能為國盡忠,秉承一片赤膽忠心,那他死後一定能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這首詩作於宋祥興二年零丁洋上,在這之前,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 被元軍俘押解於囚船之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而作為對故國飽含熱愛,堅持抗元鬥爭的詩人來説,這首詩更像是對自己和敵人的宣誓,充斥着他赤膽愛國、寧死不屈地決心與意志,也正是這種決心與意志,讓詩人此後在牢獄之中也堅持鬥爭了三年之久,最終從容就義。於是在敵人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時,文天祥便慷慨從容的出示此詩,以明心中愛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