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年高考題,看點在哪裏(解碼·高考2020)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經典

7日,甘肅張掖中學考點,給考生測量體温。
王 將攝(影像中國)

7日,廣州華師附中,一名考生走進考場。
馬 強攝(影像中國)

7日,海口市海南中學初中部考點,一名考生與來陪考的小朋友擊掌鼓勁。
張 茂攝(影像中國)

核心閲讀

高考作文題要求寫主持詞,考查的是什麼能力?有些省份實行高考綜合改革後,數學卷文理不分科,命題趨勢走向如何?2020年高考開考,今年的高考試題情況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延期一個月後,2020年高考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全國1000多萬名考生,肩負各方期待,走進考場。

針對今年的高考試題情況,首日考試結束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們普遍認為:今年的高考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

穩字當頭,增強學生作答信心

今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Ⅱ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專家們評價:語文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髮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

“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説。

陳志文分析,語文試卷結構穩定,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新高考Ⅰ卷、Ⅱ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同時,試題從素材選取、題目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在選取試題閲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範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不迴避熱點話題,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熱點,都納入作文命題的範圍。

緊貼時代,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語文試題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很好地體現於語文素養中。”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談道。

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視角提出寫作任務,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全國Ⅲ卷實用類閲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閲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北京卷大作文題中的議論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命題素材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取自當下最新科技發展,並由此引發考生對社會、人生等諸多方面思考。”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特級教師何傑分析。

據介紹,數學試題也發揮學科特色,將“戰疫”入題。如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第六題,基於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階段累計感染病例數的數學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關數學知識和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數學的應用。

全國Ⅲ卷文、理科第四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數學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學生對指數函數知識的掌握,以及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九題以各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背景,取材於某地的復工復產指數數據,考查學生解讀統計圖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科學考查,突出知識運用能力

“今年很多題目帶有綜合性,考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做答,較好體現邏輯思維能力與綜合素養。”王寧談道。

在考查閲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語文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

如全國Ⅰ卷實用類閲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等相關信息,試題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再如,全國Ⅲ卷作文題“如何為自己畫好像”,引導學生體會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題“轉折”,引導學生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思維品質和能力。

記者瞭解到,數學試題也在數學應用、數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了對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

數學全國Ⅲ卷文、理科第十八題,給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氣質量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鍊人次的數據表,重點考查學生對概率統計基本思想、基本統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試題強化了對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考察,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複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陳志文分析。

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高考試題既要服務大學選材,又要對基礎教育起到引領作用。”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談道。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

比如,語文新高考Ⅱ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羣,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並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

同時,語文科目新高考Ⅰ卷、Ⅱ卷,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在試卷的結構上,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閲讀調整為現代文閲讀Ⅰ(信息類閲讀)和現代文閲讀Ⅱ(文學類閲讀),既涵蓋中學教學的閲讀類型範式,又與現實生活中的閲讀對象、閲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閲讀對象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試題也做了相關考慮。“2020年山東、海南實行綜合改革後的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將有8個省份實行高考綜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依據《新高考過渡期數學科考試範圍説明》,科學設計考試內容,重點關注實驗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2017版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公共內容。同時,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關注新高考數學卷文理不分科的特點,關注高校對人才的選拔要求和數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有專家分析。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