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呼延灼和關勝都是朝廷征討梁山的主將,都被梁山所捉,但是,吳用對他們的態度卻完全不同,對呼延灼沒有懷疑,對關勝,則明確當眾提出質疑,懷疑關勝可能有異心,還派林沖楊志帶五千人去監督關勝。
關勝在入夥梁山後,朝廷派水火二將來打梁山,關勝當即自告奮勇,要借五千人馬,去會一下這二人,並且有望勸降二人。宋江聽後大喜,派關勝的嫡系宣贊和郝思文助陣。這表現出對關勝的充分信任,一點也不設防,把原來屬於你的副將來輔助你關勝,夠義氣,夠放心。關勝剛帶五千人走,吳用就在大廳當着眾人説:“關勝此去,未保其心,可再派良將,隨後監督,就行接應。”
吳用的擔心符合基本常識,關勝剛剛投降,本來是朝廷大將,內心必然不想佔山落草,利用這個機會重新迴歸朝廷,也未必不可能。更何況還帶着原來的副將,手下又有五千人馬。可宋江不這麼認為,“吾觀關勝義氣凜然,始終如一,軍師不必多疑。”儘管如此説,宋江還是同意派林沖楊志帶五千人去監督接應關勝。
後面的經過説明,宋江對關勝的認識是準確的,吳用這次是想多了。問題來了,同樣是剛剛投降梁山的朝廷大將,呼延灼剛上梁山時,也曾經單獨行動過,就是晚上騙呼延灼那次,吳用為什麼沒有懷疑呼延灼呢?我們對比呼延灼和關勝各方面,基本上一樣,只有一點不同,關勝這次行動是帶着五千人馬,呼延灼那次行動是單槍匹馬。這就涉及到一個基本規律,新降之將,儘可能不帶大量兵馬出戰,可關勝偏偏沒注意這一點。
這還涉及宋朝的一個基本制度,就是將與兵的分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有效避免大將擁兵自重,當然也有缺點,就是嚴重削弱了宋朝的戰鬥力。水滸傳不經意間的小插曲,就把統治者懷疑大將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水滸中類似的君王信不過大將的例子還有一個,方臘手下兵強馬壯,為什麼還是被宋江打敗?方臘內心深處是信不過手下這些大將的。
宋江帶兵打到睦州時,石寶和鄧元覺商議到方臘那兒請求援兵,如果援兵到位,把一些易攻破的環節補強,宋江的兵很難打破睦州,如果形成相持,宋江的兵馬供給方面不佔優勢,就可能退兵。而方臘卻不出兵,丞相婁敏中也建議從御林軍調一萬五增援睦州,可方臘就是不同意,説白了,方臘懷疑石寶和鄧元覺等大將。因為方臘本身就是造的大宋的反,他當然害怕他手下的大將效仿他,再造他的反,他擔心石寶和鄧元覺文武雙全,如果真造反,自己根本控制不住。
今日一悟:吳用多疑,方臘的小氣,其實是作者借他們兩人諷刺宋朝統治者,不科學的體制讓宋朝處於屢屢捱打的局面。方臘的小氣先害了石寶和鄧元覺,然後也把自己害了,方臘算是作繭自縛吧。同樣,宋朝的兵將分離,等於自廢武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