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龐統為劉備舉薦一個人才,為何諸葛亮卻説此人不可用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經典

古詩中提到: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説,作者希望上天可以多降幾個人才在社會中,來幫助社會進步。其實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人才輔助社會的向前發展,在三國時期似乎人才擁有了更大的舞台機會,所以留給後人們的印象是三國時代中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覺。
在三國時期,基本上沒有人能和諸葛亮之間的名氣相提並論,然而在後來的歷史學家中,其實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還有一人,名字叫做龐統。當時有一句話,説得龐統和諸葛亮中的一人,三國統一的局勢必定重權在握。可見,龐統並非無名小卒。
公元179年,龐統出生於湖北襄陽,當時襄陽地界其實為荊州襄陽,這塊地界是三國時期的重要戰略城池之一。公元199年,龐統年僅20歲,就與司馬徽結石在一起。然而司馬徽身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擅長識得才能者,龐統在20歲時就與司馬徽結識,這為之後的拜在名師之下奠定了基礎。
與司馬徽相識之後,兩人很快就因為在某些事情上意見相同,而漸漸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司馬徽又放言稱,在所有見過的人當中,南志世子裏也沒有一位才能者能夠與龐統的智慧相提並論。在司馬徽的宣傳之下,龐統漸漸在三國時期有了一點名氣。
公元203年,襄陽龐德公又送給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各一個稱號,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由此可見,在當時德高望重的龐德公眼中,諸葛亮的才能雖然可以稱之為佼佼者,但是龐統的才能,並不輸於諸葛亮,所以兩人的水平其實是在龐德公眼中是能夠相提並論的。
公元205年,諸葛亮和劉備從龐德公門下慢慢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毅然決然選擇了蜀漢。然而龐統這邊將目光放在了東吳上,但是東吳當時有一個最大的形式,那就是東吳從來不缺乏人才,有周瑜,黃蓋,甘寧,周泰等人在東吳大放光彩。
所以龐統的才能在東吳並沒有機會能夠一展身手。公元209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取得了輝煌性的勝利。但是很快周瑜就因病去世。當時的龐統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在東吳找不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是如果要背棄周瑜,那很有可能會浪費自己多年來的跟隨。
公元210年,龐統毅然決定選擇投奔到劉備的蜀漢陣營之中,然而當時劉備身邊已經有了聲望處於巔峯狀態的諸葛亮作為軍師。所以龐統的到來其實是選擇錯了時間,很長一段時間龐統在蜀漢與在東吳的處境基本相同,僅僅只是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
雖然同為龐德公的朋友和子弟,但是同在一個陣營的諸葛亮卻在龐統到來之後,並沒有發表一些提拔龐統的言辭。直到公元211年,東吳魯肅主動寫了一封推薦信向劉備保舉了龐統,這時候諸葛亮才隨身附和了幾聲,順應着大勢所趨的形態,讓劉備提拔了龐統,也就是從公元211年開始,蜀漢才真正擁有了伏龍和鳳雛兩大謀士的局面。
但是諸葛亮與龐統之間似乎從來不和。公元215年,在龐統遇到了一個人才叫做彭羕,之後龐統就向劉備舉薦了這位人才。當時劉備正需要人才擴充蜀漢的智囊團,所以很快也就接受了龐統的舉薦,然而親自召見了彭羕之後,發現彭羕的確如龐統所言,的確頗有才幹於是,劉備將其留任於自己身邊當治中從事,這個職位可以參加劉備組織的一些軍機大事,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但是諸葛亮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龐統舉薦的彭羕並不可以被重用,多次向劉備發表意見稱:“彭羕難可保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彭羕雖然具有才能,但是這個人也具有很高的野心,如果蜀漢給了重用他的機會,很有可能會為蜀漢的政治穩定埋下隱患。然而當時諸葛亮的言語非常具有權威性,所以很快劉備也逐漸冷落了彭羕,接着就讓彭羕遠離了蜀漢的軍機會議中心。
公元220年,已經被劉備貶官到蜀漢最偏遠的江陽地帶擔任太守的彭羕,內心也憤懣不平。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遇到伯樂,所以經常就和自己的好友馬超喝得伶仃大醉,在一次夜深人靜時,彭羕似乎已經醉酒,並且當時也有一些委屈的心理。
所以就和馬超説了這樣一句話:“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説,你我裏應外合,別説蜀漢和東吳,平定整個三國都不成問題。然而這句話很快就被馬超轉述給了劉備,如此大逆不道的違背君主言論,令劉備大怒,於是便下令將彭羕當即處死。
所以事情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後,當時的人們可能會覺得諸葛亮貶低彭羕有可能是礙於龐統,但是當彭羕野心暴露的那一刻,或許就有人認為諸葛亮當時的預言還是比較正確的。一個人擁有了才能固然重要,但是選擇的時間點和個人品德,其實都是自己站穩腳跟的標準之一。若僅僅只有才能,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很有可能就會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