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於中小學“減負”的相關話題就時常被有關部門提起,這也説明大家確實已經關注到當下的困局。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面臨的學習壓力很大,學業較重,並不是特別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於是教育部要求各地實施“減負”。但是部分地區在貫徹執行上卻有所曲解。此外,學校內減負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地做到減負,在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的擔憂下,課內減負變成了課外增負,總體上來看,學生們的學習負擔並未因此減少多少。
中小學“減負”變“增負”
在教育部的相關政策要求下,各地各校也紛紛響應,減少了中小學生的在校授課時長以及作業量。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們的學習負擔應該減少才對。但是家長們並不是特別願意接受當下的現狀,畢竟當前的人才篩選機制還是唯分數論。上課時間有限,講授的知識點有限,那麼孩子知識點沒聽懂,或者説想多學一些知識就得另想辦法。於是各種補習班佔據了同學們大量的週末、節假日時間。最後總的來看反而“減負”變“增負”了。
學生抱怨
站在很多學生的角度,他們並不是特別願意佔用自己的週末或節假日時間去補課,他們也想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但是很多家長普遍認為這時候就該孩子們辛苦一些,只有多付出一些時間才能比別人成績更好一些,最後才能超過別人,脱穎而出。但是增加的課業壓力實實在在擺在同學們的面前,難免會感到心力交瘁,所以經常抱怨,説好的減負怎麼最後反而讓自己更累了呢?
家長無奈
其實,家長們也不想讓自己孩子學得這麼辛苦。但是這有什麼辦法呢?升學考試目前還是根據學習成績進行排名。既然規則沒變,那麼他們就得在規則允許範圍內儘可能讓自己孩子取得更理想的分數。既然校內授課時間減少了,那麼為了保證自家孩子不懂的知識點能夠及時搞懂,或者能比其他孩子多掌握一些解題方法及新的思路,那麼也只有花一些錢給孩子報補習班。對於家長們而言,或多或少還是有些無奈吧。
機構賺錢
而家長們的焦慮以及當下校內減負的現狀恰好成了機構賺錢的機會。隨着校內授課時間的減少,很多學生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成績難免會下降一定幅度。家長們看到這個現象能不急嗎?於是想方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轉而就想到了找機構補課。最後機構的補課生意越來越火爆,甚至還需要預約,而這就是當下的怪相。
其實教育部制定相應的減負政策是合理的,但是同時也得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比如對於教師的授課質量和內容要嚴格約束。不能課上不講或少講,課下講。同時也得對輔導機構嚴格監管,不能超綱教學,畢竟如果上了輔導班就能多學一些知識方法,就能“搶跑”一段,那麼家長們能不動心嗎?最後受苦的還是學生,家長們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與此同時,關於升學考試唯分數論的標準也得進行適當調整,不然大家還是一門心思去提高學習成績,至於其他方面並不會花多少時間去提升,這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最後,對於中小學“減負”變“增負”這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