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仇使氣風塵裏,吹竹彈絲錦繡中。古往今來,世人皆言有仇不報非君子,但是實際上,以德報怨才是真君子。
吳佩孚其人
吳佩孚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大軍閥之一,他驍勇善戰,博學多聞,曾經官至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一職,無論是學識、性情,乃至於氣節,都是民國時期軍界、政壇之中的佼佼者,在其晚年之時,更是因為不屈氣節與愛國情操而深深地震懾了敵人並因此遭到敵人的毒害,因而身亡。
除此之外,他還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就是這樣一位英豪人物,世人楷模,卻在青年時期曾經沉迷於吸食鴉片,更在煙館之中因為得罪人而遭到了迫害,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874年4月,吳佩孚生於山東蓬萊一個富裕家庭,其父十分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在其五歲時便將他送到私塾讀書,吳佩孚也十分爭氣,與同齡孩子不同,在其他人玩樂之時,他身處喧鬧之間但卻能夠靜心學習,因此受到了老師的賞識。
但好景不長,在吳佩孚16歲時,其父因病去世,失去頂樑柱之後,家道中落,吳佩孚只得與母親弟弟為命。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22歲時,吳佩孚中了秀才,在鄉下,中秀才可是一件威風的事情,當下吳秀才才名遠揚,許多當地富二代紛紛慕名而來與其結交。
長此以往,吳佩孚一直與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們混在一起,竟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原本年華正好的大好青年,終日只知混跡於鴉片館子之間,令人汗顏。
遭人迫害,背井離鄉
一天,吳佩孚已經好幾天沒抽上鴉片了,實在是饞得不行,難以忍受,便拿着母親的幾件衣服去了當鋪,換取一些銀錢之後立馬便去了煙館。
吳佩孚的大名在附近的煙館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個窮酸秀才,口袋掏得見底了也不見得有幾分錢,但是煙館老闆還是尊敬他的秀才身份,客客氣氣地將他迎進了煙館,帶進雅間,吳佩孚便開始享受起了吞雲吐霧的虛偽快感,沉浸其間。
當地有個大財主名為翁欽生,他是當時縣太爺的表舅,也是煙館的座上賓,往常這個雅間都是專屬於他的,沒成想,今天怎麼有個衣着窮酸的陌生青年佔了自己的位置,他向來蠻橫慣了,便惡狠狠地踢了吳佩孚一腳,將其趕出雅間,還説了幾句不乾不淨的重話。
吳佩孚滿肚子火,即便他是窮,但眾人看在他的秀才身份上,平日裏還是給他三分薄面的,翁欽生如此無禮蠻橫,這口氣他要是能嚥下去,那書可真是讀到狗肚子裏了!
在家裏翻來覆去思考了幾天,吳佩孚最終卻想出了一個低級的報復方法——他找上了當地惡名在外的一夥地痞流氓,讓他們去給翁欽生找點不痛快,來讓自己痛快痛快。
這夥流氓本身就是終日無所事事,四處滋事打架,但是這個秀才找上門來讓他們幫忙還真是頭一回,流氓們一合計,便在翁欽生為其母慶祝壽辰之時上門大鬧了一場。
翁欽生火上心頭,立即找了自己的縣令侄子,要他速速幫自己找回場子來,很快,吳佩孚便被以“擾亂治安、目無法紀”的罪名揪了出來,這回好了,他不僅丟了秀才的功名,這下還淪落成了個通緝犯。
一朝發跡,再遇仇人
被通緝的吳佩孚屁滾尿流地逃出了山東,逃到了北京。剛到北京的時候,他只能靠幫人卜卦、寫寫書法艱難度日,後來,在堂兄的幫助下,他先是投了時任天津武衞左軍的聶士誠,隨後考入開平武備學堂的步兵班。
直到1906年,吳佩孚投奔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並憑藉自己的才智與敏鋭受到對方的賞識與重要,自此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很快,吳佩孚便被任命為第三鎮第一營的營長,並被派往吉林長春駐守。
一天,吳佩孚像往常一樣執行巡邏任務,突然遇上了一隊山賊正在打劫路過的商隊,他二話不説便率着部下上前並且立即對空鳴槍警告,匪徒聽到槍聲之後很快便選擇逃之夭夭,走為上策。
這時,吳佩孚正打算上前去詢問商隊人員是否有所損失,商隊的領隊卻突然跪在了吳佩孚面前。此人正是曾經迫害自己的翁欽生,這可怎麼了得,想不到自己發跡之後還能在如此機緣巧合之下重遇老仇人,要如何處置他?
吳佩孚的心中有一瞬間閃過了千百個報復翁欽生的方式。若不是因為翁欽生,自己怎麼會在外面顛沛流離這麼多年,從人人尊重的秀才淪落到有家都歸不得呢?
但是,轉念一想,若是沒有發生翁欽生迫害自己的那回事,恐怕他現在還沉迷於鴉片煙館之中,終日渾渾噩噩,一事無成,這樣轉念一想,也許翁欽生反而是幫了自己呢。
翁欽生則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他早就聽説吳佩孚逃到外地投了軍,現在早就是大官了,卻沒想到會在此處、此情此景之下重遇,這下好了,對方不知道會怎麼治自己呢。
但是令翁欽生意外的是吳佩孚並沒有對自己生做出什麼處置或者是報復行為,他將自己扶了起來,相逢一笑泯恩仇,過往種種皆是易散煙雲,過去了,就不再計較了。
後來,翁欽生感念其寬容,在回到山東蓬萊之後,開始向當地眾人宣揚吳佩孚的事蹟,也是求仁得仁。
也許在吳佩孚剛剛被革去秀才功名的時候,他恨過、怨過、怒過,想過千百種日後東山再起時報復翁欽生的方法,但是最後他還是想通了,冤冤相報何時了,並且,沒有翁欽生,實際上可能也就沒有今日的吳佩孚。
凡事均是一體兩面,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敗,最要緊的是豁達,寬容,相逢一笑,盡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