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在任何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比拼,關鍵看兩點:國家實力、國家意志。

在戰國中後期,相較東方各國,趙國在軍事方面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可惜這並不能改變它與秦國的巨大實力差距;再加上國家意志方面同樣存在的不足,趙國雖然曾給秦國製造了不少麻煩,但最終仍敗下陣來。

同為農耕政權,打仗比拼的是綜合實力。我們以趙國最巔峯時期的情況與秦國做對比。

從綜合國力層面而言,趙國從未坐過六國的頭把交椅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正式開展的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並且很快收到了效果:至公元前305年,趙國拿下中山國大量地盤,並且降服了北地的胡人,趙武靈王甚至着手考慮從北邊包抄秦國的腹地;公元前295年,中山國被滅,趙國國力達到頂峯。然而就在同年,趙國曆史上最優秀的君主趙武靈王被自己的兒子和臣子餓死在沙丘行宮。

那麼這時的秦國是什麼情況?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君主的接力,秦國早已完成了變法,相繼拿下富饒險要的河西之地、沃野千里的巴蜀地區後,持續敲打身旁的韓、魏,綜合國力已處於絕對的戰國第一。

此時在位的是秦昭襄王,但實際掌權的是宣太后羋八子、魏冉兩姐弟。在趙國往北發展的這幾年,秦國把主要火力對準了東方的頭號強國楚國,經過一番明暗猛如虎的操作,楚國元氣大傷、楚懷王在前297年客死在咸陽。這還沒完,公元前292年,秦國逼迫楚襄王與自家和親,至此曾經的巨無霸楚國一敗塗地。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然而從綜合實力來看,這時趙國還算不上東邊的頭號強國。

戰國初期,當之無愧的大佬毫無疑問是魏國;在其被圍毆廢掉後,這一衣缽又傳到了楚國手上;然而眼下楚國已經被幹趴下了,東邊的齊國則勇挑重擔,成為了秦國的眼中釘。

公元前288年,秦王自稱西帝,同時派魏冉尊齊閔王為東帝。不過沒過多久,各懷鬼胎的倆人就去掉了尊號。但這一事件貼切地體現出了當時天下的勢力格局。

可惜槍打出頭鳥,齊國的凳子還沒坐熱,四年後就被樂毅夥同各國車了一遍,離滅國就差倆城的距離。

這下東邊徹底沒綜合強國了,軍事最強的趙國光榮地成為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前279年,發生了澠池相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國主力45萬人被殲滅。此時,東方六國除非變成鐵板一塊,否則被滅已成定局。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國家意志:秦國一脈相承,趙國起伏不定

作為曾經地處邊陲的小國,秦國曆代國君只有一個共同理想:問鼎中原。在商鞅變法後,秦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初步建立,大一統思想也日漸明朗。比如在公元前316年,對於是直接吞掉兩週,還是先拿下巴蜀,張儀和司馬錯爭論不休。但二人雖主張不同,但最終目的都一樣,如張儀所言:

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司馬錯則認為直接滅周的時機還不成熟,應當拿下巴蜀,積蓄實力。最終,秦惠文王選擇了方案二。

其後,秦國的各代君主雖作風有差異,但基本目標一樣:本着雨露均霑的原則,不斷打壓、削弱東邊六國;在慢慢蠶食身邊的韓魏之際,對其他的國家則是誰強整誰;連橫、遠交近攻等招數無所不用其極。在嬴政即位後,“奮六世之餘烈”,天時地利人和全部齊備,一統天下的大業終於得以實現。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而與秦國相比,趙國的改革更多的是軍事方面,經濟政治上並不具備秦國那樣的機制,對外政策不但起伏不定,而且沒有主導權。

同時,與秦國偏居一隅不同,趙國的西(秦)、南(韓魏)、東(齊)、東北(燕)都有敵人,屬於兵家常説的四戰之地。因此在往北擴張後,其他方向則陷入了停滯,基本上只求自保,難以有所突破。

趙武靈王時期,對內進行軍事改革,對外積極擴張,並且對秦國保持着一定的軍事壓力。但由於實力對比的現實問題,他多次參與合縱,聯合對秦。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坑死老爹的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在位時,政治清明,任用廉頗、藺相如、趙奢等名臣,趙國的實力還是相當可觀,與秦國交戰也互有勝負。在五國聯合伐齊時,趙國也參與並分得一杯羹,但因此與齊國關係破裂。

趙孝成王在位時,最大的事件就是長平之戰。此戰中,他犯的最大錯誤其實不是任用趙括,而是外交上急於求和,結果中了秦國的計謀,讓其他諸侯國不敢輕易施加援手;在趙軍糧草不足時,齊國則拒不救助,間接導致國力處於下風的趙國最終沒有扛住。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趙悼襄王時期,趙國已國力大損,但憑藉強悍的民風,以及廉頗、李牧等名將,趙國一邊繼續扛秦國,另一邊還收拾了想趁火打劫的燕國。期間老將廉頗因故跑到魏國後想回歸,由於趙國奸臣郭開從中作梗而未能如願,讓人倍感遺憾。

趙幽繆王就比較差勁了,在面對秦國的持續進攻時,他聽信郭開(又是此人)的讒言,殺掉了頂樑柱李牧,趙國從此玩兒完。

總結

俗話説,在絕對的綜合實力面前,一切花招都是徒勞。秦國與趙國相比,不僅綜合實力強,而且制度先進、思路明確,歷代國君意志堅定、堅決貫徹基本國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況且,趙國胡服騎射確實厲害,但被軍功爵制打了雞血的秦鋭士也非泛泛之輩;趙國趙奢、廉頗、李牧確實強,藺相如也不錯,但秦國的白起、王翦、張儀、范雎、李斯更不是吃素的。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因此,趙國最終敗秦國,既是敗給了實力,也是輸給了制度。但能令強秦如此頭疼,趙國軍民確實值得尊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0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為啥鬥不過秦國?實力與意志差距是鴻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