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什麼時候認命,意識到自己和美蘇無法同台競技的?

大家好,我是米爾。

想當年,英國曾經也是世界一霸,尤其是在二戰之前,美國還控制着,印度半島,南部非洲,半個北美和整個大洋洲,此外,還擁有眾多英聯邦國家眾星捧月。可以説,當時的印度是一個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的超級大國。

有這樣一段話,想必各位都聽説過,那就是:大洋洲有我們的牧場,阿根廷和北美有我們的牛羣,秘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和中國為我們種茶,而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植園遍佈東印度羣島。

這段話可以説是很好地形容了當時英國人的心態。

那麼問題來了,英國人是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已經和美國與蘇聯不再是一個級別的玩家了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知道英國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產生對自己的自我懷疑的。

在一戰開始之前,英國人心高氣傲,這種高傲甚至影響到了軍隊制定作戰計劃能夠。

當時在一戰期間,丘吉爾作為海軍大臣主持了對土耳其的作戰計劃,計劃非常之簡單,簡單到米爾我現在就能給各位把整個計劃都背一遍。

首先計劃第一步:是把50萬人運到土耳其

第二步:打下伊斯坦布爾。

第三步:慶祝勝利。

對,完了,沒了,就這。

沒有詳細的作戰規劃,沒有詳細的兵力配屬。

結果呢?結果就是協約國死傷十四萬,一戰協約國中東展現全線崩潰。被解放出來的同盟國主力部隊可以集中兵力毆打沙俄,直接把他們給打成了蘇聯。

等,等等,等下?我好想發現了什麼,你説丘吉爾會不會是共……

咳咳。總而言之,一戰結束之後,英國見識到了民族主義的威力,見識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戰鬥力能把一個美國武裝成強大的國家,也明白瞭如果繼續對殖民地進行強硬統治,最終會導致英國會徹底完蛋。

英國是什麼時候認命,意識到自己和美蘇無法同台競技的?
所以他們制定了很長的一個計劃,用於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對殖民地進行附庸國化改造。在殖民地建立聯邦政府等等舉措。希望能拯救英國。

但是二戰,三德子給英國狠狠地來了一套組合拳,讓他們已經推進到一半的改革,被迫中止了。

二戰初期,法國投降,英國歐洲部隊全滅,德國人的轟炸機每天都能前往英國本土觀光,德國因為急於對付蘇聯 ,給出了一個不割地不賠款,非常寬鬆的停戰協定。結果呢?死硬的英國人決不投降,於是很快,英國陷入了飢餓之中。食物不足,最終只能靠餵驢用的胡蘿蔔以及數百年保質期的鮮肉,熬死德國。

戰爭結束後,雖然民眾在慶祝勝利,但是英國高層非常清楚,這場戰爭勝利的代價。為了熬死德國,丘吉爾把半個地球的軍事基地,以及太平洋上幾乎所有的戰艦打包賣給了美國。換來了更多的胡蘿蔔以及麪粉,雞蛋,午餐肉等生活物資。此時的英國已經沒有力量再支撐起日不落帝國這個龐然大物了。

而這,是英國人第一次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和美蘇一個等級的玩家了。只不過在這個時候,只有少數高層能認識到。而且還有一個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這個人就是丘吉爾。

英國是什麼時候認命,意識到自己和美蘇無法同台競技的?
在那段時間裏,丘吉爾要求英國援助歐洲,取代美國成為馬歇爾計劃的主力,鎮壓印度獨立運動,維持帝國不會崩潰。

只不過你英國都只能靠胡蘿蔔度日了,援助歐洲還能援助啥?胡蘿蔔麼?胡蘿蔔援助給別人了自己吃什麼?最終,不想再過苦日子的英國人,把承諾給全民發錢發糧發福利的艾德里選上了台。

而彼時的丘吉爾,正為了英國的國際禮儀和羅斯福談判呢,結果就在這關鍵時刻。他的人民給他背刺。

沒了丘吉爾這個剎車,英國在艾德里的領導下,向着解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的政策是給民眾發福利,但是英國沒錢怎麼辦?那當然是打包把英國賣給美蘇。

他把巴爾幹各國賣給了蘇聯,把英國僅存的軍事體系賣給了美國,加入了北約。把巴勒斯坦賣給了猶太人,把英國人引以為傲的皇家海軍換成了糧食和肉製品。就連印度獨立都不管了。最多就畫條線噁心噁心印度和巴基斯坦。

終於當年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被艾德里換成了黃油,午餐肉,白麪包,蜂蜜,雞蛋。等英國人民終於吃飽了,開始回憶起當年日不落帝國的榮光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帝國已經被他們“吃”完了。

這時,英國人民才普遍意識到:時代變了。

終於隨着時間的推移,聽過人算是想開了:羅德西亞和愛爾蘭獨立就獨立吧,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還在就可以了。爵位也不再只授予科學家,軍人和政治家了。甲殼蟲樂隊那樣的歌手也能拿到勳爵的位置。

英國是什麼時候認命,意識到自己和美蘇無法同台競技的?
日不落和不列顛,也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就這樣英國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地位,對於虛無縹緲的世界第一感到了厭倦。

説到這裏米爾覺得,現在的美國英國和當年二戰剛結束的英國差不多。現在他們只需要一個有足夠“魄力”把美國打包賣給別人的領導人。美國也就差不多該認命了。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是什麼時候認命,意識到自己和美蘇無法同台競技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