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做錯事,這個時候最不需要的是指責,孩子越大越是這樣
從小到大的成長,人人都做過無數錯事,但是,對於自己做錯了事,家長給予的態度,影響了孩子的性格養成。
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只會一味的批評指責,那孩子就會養成愛編謊話、虛偽、逃避、牴觸、反抗等性格特點。
記得小時候,考試沒有考好,老師讓回家家長在卷子上簽字,目的就是讓家長看到孩子沒考好的試卷,在家督促孩子學習。可那時的家長,看到這樣的試卷輕則批評教育,重則就是打罵。
於是,為了避免挨説捱打,我們就模仿自己家長的筆體,在試卷上寫上家長的名字,來矇混過關。説謊話就是這樣慢慢練就出來的。
其實,這是不對的,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家長遲早會知道,到那時新帳老帳一起算,考不好還説瞎話,罪加一等。免不了捱打,這時孩子心中充滿恐懼、無助、甚至從心裏埋下了痛恨家長的種子。
所以,當孩子做了錯事,這個時候最不需要的是指責、批評、教訓,應該是幫助。
昨天,看了北京首鋼男籃賽季答謝會,在訪談環節,解立彬講述了複賽後帶隊的心路歷程,他説在常規賽87比100不敵浙江廣廈隊時,自己和球隊受到不少非議,那場球之後,他真的是退縮了,覺得自己幹不了。但那天半夜秦總打來電話,問他怎麼辦,選擇退出嗎,他當時沉默了很久,秦總又聊了其他的話題,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鼓勵他繼續幹下去。
當半決賽對決廣東隊時,輸球讓他再次迷茫。這時,他得到了主力隊員的力挺,林書豪和尤度跟他溝通,沒説任何指責的話,都是説自己沒有在關鍵時候處理好球。方碩主動來敲門,曉川發微信説彬哥我想跟你聊聊。
解立彬最後真情流露,當我出現錯誤遇到困難時,是身邊的人在幫助我、逼迫我和大家一起去戰鬥。
看後,很受啓發。於是我就想,當孩子做錯事遇到困難時,對於家長可能指責是最便利的,既能發泄自己的情緒,又能展示自己一直以來的“對”,但對於孩子來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沒準適得其反,説過了、打重了,就會出現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的消極的做法,只會是越來越糟糕。
其實,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只有用心去幫助孩子,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交流,跟孩子共同商量討論不同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逐步去實施,才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來源:道士下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