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真浪漫,腦洞也大到經常讓家長吃驚的程度。但似乎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想象力越來越匱乏了。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測驗,將一個“0”圖形分別讓幼兒、小學生、中學生來看,結果大多數中學生和一部分小學生説這是數字0或英文字母O,另一部分小學生的答案是麪包圈、眼鏡片等,而幼兒園的小孩子的答案則五花八門,比如眼淚、肚臍眼、圍棋等等讓人驚歎的答案。
這不禁讓人深思,為什麼年齡越大,想象力就越匱乏呢?
是不斷成長的必然結果還是因為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嗎?但被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偉大發明家、科學家卻有着驚人的想象力。可見年齡與想象力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而在同樣的學校,同樣的班級,不同孩子的想象力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有一種説法認為,大多數人的想象力之所以會越來越匱乏,是因為隨着一個人吸收的知識越來越多,他們的想象力也被這些知識束縛得越來越緊了。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其實遠比學知識更加重要,通過家長合適的引導,孩子的想象力將維持和發展得更好。
1.
家長對於孩子的奇思妙想,要抱着支持和鼓勵的態度
孩子們缺乏經驗。他們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它既不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如果家長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寬容、自由、多元的成長環境,無疑對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大有裨益。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好主意。如果孩子問:媽媽,星星是由月亮的剩餘部分構成的嗎?你會怎麼反應?大多數父母可能會告訴他們的孩子關於天體的事情,或者他們可能會對他們的孩子説:“想想什麼是無用的,不要很快做作業。”。
但如果你是一位重視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家長,你一定會為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到開心,並想法設法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2.
要給孩子留出想象的空間
像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家長直接把星星和月亮的物理學知識告訴孩子,那麼孩子既然已經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那麼就不會繼續進行思考,更不會去調動自己想象力了。所以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好的,因為這種直接的回答完全沒有給孩子留出想象的空間,孩子的想象力也就逐漸淹沒在各種現成的“知識”中了。
但現實情況下,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留下學識淵博的影響,為了順應孩子爸爸媽媽無所不能的幻想,往往還是剛剛提出問題,就急於給出自己知道的答案。其實持這種心態的家長完全不必如此,而要鼓勵孩子自己進行思考,遇到自己不懂的,就大方地告訴孩子,然後和孩子一起探索問題的答案。
3.
多向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相比封閉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1 1等於幾”、“這個物體是什麼顏色的”、“蛋糕好吃嗎”這類問題就是封閉式的,因為它們的答案几乎只有一個,孩子也只能給出一個答案,這樣孩子就成了重複知識的工具,卻無法起到激發孩子想象力的作用。
激發孩子想象力的那些問題應該是開放式的,是那些允許孩子充分想象的問題。例如:當爸
爸陪孩子看飛機的圖書時,如果問孩子:“你能想一下未來的飛機是什麼樣的嗎?如果讓你自己造架飛機,你會怎麼去造呢?會造出什麼樣的飛機呢”,爸爸這樣的問題會讓孩子在思考與回答中不斷地發揮想象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嘗試回答這類開放式的問題時,家長一定不要着急地去打斷或者更正孩子的回答,而要鼓勵引導孩子去想出多種答案。
4.
讓孩子做一些收尾工作
讓小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會比較困難,家長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既不是家長徹底包辦,孩子也不會因為感到太困難而中途放棄。例如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將一部分後,讓孩子來猜猜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者在孩子有興趣、有能力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編故事剩下的情節,孩子講一部分,家長再接着孩子的思路講一段,這樣交替進行,在體會親子的樂趣的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和家長的想象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方法還有很多,但前提是家長要重視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家長才會想出各種可行的辦法,並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孩子將受益匪淺。
參考書籍
蒙台梭利著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