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12時8分迎來“白露”節氣,
天氣轉涼,草木凝露
《白露節氣:玉露生涼》
作者丨宋英傑
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北京的北海公園裏有個承露盤。蟠龍石柱上,一位銅仙雙手托盤,承接露水。可見在古人眼中,露水似乎不是普通的水,很有神聖感,所以名字也就非常脱俗,比如甘露、仙露。
為什麼會出現露水?這要從露點説起。露點,是一個氣象名詞,是指在固定氣壓下,空氣之中的氣態水達到飽和而凝結成液態水所需要降到的温度。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空氣對水汽的容納能力越強。當温度降低的時候,空氣就容納不下那麼多的水汽了,就飽和了。多餘的水汽怎麼辦呢?就只好由氣態變為液態。
達到露點之後,凝結的水飄浮在空中,就成了霧;附着在物體表面,就成了露。而當露點低於0°C時,稱為“霜點”,就開始結霜了。
對於黑龍江、內蒙古等高緯度地區而言,“白露點秋霜”或者是“白露前三後四有秋霜”。白露節氣,似乎已是白霜節氣。
白露節氣,晝夜温差加大了。按照古人説法,是“大抵早温、晝熱、晚涼、夜寒,一日而四時之氣備”。一天當中像是四季輪替。早晚秋涼,白天夏熱,這正是“秋令”的特徵。
古人説“露凝而白,氣始寒也”。説是寒,雖然有點誇張,但早晚確實有點冷了,清晨出門時,經常有一種冰箱冷藏室的感覺。所以老話兒叮囑我們:“白露身不露。”
白露節氣關於着裝的很多諺語,都像是諄諄教誨。夜裏睡覺也得蓋好被子了:“白露白茫茫,無被不上牀”;短褲、短袖就不能再穿了:“白露不露,長衣長褲”“白露身不露,露了沒好處”。
白露的時候衣着要注意,飲食也需要注意。天氣漸漸趨於乾燥,所以飲清茶、吃水果,以減少秋燥。白露時節的養生,也被稱為“補露”。
有一則諺語,乍一聽令人竊喜,叫做“白露後,不長肉”。但遺憾的是,它説的不是人,而是指北方的蕎麥。這則諺語,完整的説法是:“白露前,蕎麥熟;白露後,不長肉。”
白露之後,氣温低了,消耗少了,反倒是人們容易長肉的時候。
粗略而言,白露時節:南方依舊夏,北方漸次秋。南方金風去暑,炎威漸退;北方玉露生涼,已及新秋。《楚辭》有云:“白露紛以塗塗兮,秋風瀏以蕭蕭。”
全國總體而言,白露時節降水顯著減少。二十四節氣中,全國的降水,總量減少最多的,是寒露,其次就是白露,這兩個“帶露”的節氣。彷彿是露多了,雨便少了。
對於節氣起源地區而言,白露時節的天氣是怎樣的呢?用唐代詩人元稹的話説,是“露沾蔬草白,天氣轉清高”。這是一個“清高”的節氣。雨少了,雲也少了,所謂天氣的清高,是天空的清澈、高遠。
白露時節,早上有露水,往往預兆當天的天氣可能會很晴朗。雖然朝露很美,但是過於短暫,只是秋日清晨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所以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嘆。
白露一候“鴻雁來”,鴻雁是古代物候觀測史上重要生物標識。白露時節,大雁自漠北而來,途中已然霜雪。白露二候“玄鳥歸”,小燕向越冬地飛去。春暖“玄鳥至”,來時是“比翼雙飛”而來;秋涼“玄鳥歸”,去時是“拖家帶口”而去。白露三候“羣鳥養羞”,羣鳥趁着秋果豐碩、秋蟲肥美之時大快朵頤,養得羽翼豐滿,以此禦寒。同時積攢和儲藏美食,備足過冬“糧草”。
宋英傑趣解白露三候
白露丨詩意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涼夜有懷
〔唐〕白居易
清風吹枕蓆,白露濕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白露
〔唐〕鮑溶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
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已低疏螢焰,稍減哀蟬力。
迎社促燕心,助風勞雁翼。
一悲紈扇情,再想清淺憶。
高高拜月歸,軋軋挑燈織。
盈盈玉盤淚,何處無消息。
雜詩
〔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白露丨習俗·飲食
釀米酒
江蘇,浙江,湖南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等地有自釀米酒習俗,特別是白露時節,尤其樂於釀米酒。這個時節釀出的米酒温中含熱,略帶甜味,稱作“白露米酒”。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習俗。民間認為,白露吃龍眼能大補身體。這是因為龍眼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讓人臉色紅潤。此外,龍眼還有安神、緩解失眠的作用。
喝白露茶
白露時節,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節氣之前採摘的茶葉叫早秋茶,從白露之後到十月上旬,採摘的茶葉叫晚秋茶。相比早秋茶,晚秋茶的味道更好一點,深受茶客喜愛。
採十樣白
在浙江温州一帶,尤其是蒼南、平陽等地在白露之日有采“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説法)來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的習俗。“十樣白”就是十種帶“白”字的中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中草藥。
打核桃
白露時節是核桃成熟的時期。農諺中有“白露打核桃、吃核桃”的説法。這並不是因為核桃成熟才如此説,主要是白露節氣到來後,天氣漸冷,人體需要一些温補的食物讓身體逐漸適應。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