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直播(抖音:真心爸媽,每晚十點),一位媽媽問了一個問題。她的孩子11歲了,基本不用電腦,也不上網,同學都説他太“單純”,和他聊不到一塊兒去,孩子有點失落,媽媽也有些困惑,問我該讓孩子玩玩電腦上上網呢?
我的回答是應該,並花了好多分鐘,為她解釋為什麼應該。
説服她的理由有兩個:
一是電腦已經成為這一代孩子重要的學習工具,熟練使用電腦、熟練上網對孩子有很多好處;
二是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是孩子正常的童年、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父母需要讓孩子擁有和同齡人一樣的“正常生活”。
前一個我們之前已經專門寫過文章,您可以參看:電腦,已經成為孩子重要的學習工具,爸媽還不讓孩子碰嗎?
這位寶貝遇到的狀況,用專業點的説法,叫
“同輩壓力”
。
在發展心理學中,
同輩指的是生於相同時代、相同地域的人類羣體,
孩子的同學,就是他的同輩;
同輩壓力,指的是同輩人之間相互比較中產生的心理壓力。
當一個人處在同輩團體中,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在很多方面不同,因此不受歡迎,或者顯得格格不入時,自己的心裏就會產生一些壓力;當然,當同輩中的其他成員發現某個人和大家在態度和行為上差異很大時,也可能通過疏遠、孤立、嘲笑等方式,對這個成員施加一定的壓力。
同輩壓力的作用有好有壞。
如果孩子周圍的同學都特別積極向上、努力學習,因為同輩壓力,孩子很可能也會變得更努力、更進取。
如果孩子周圍的同學整天都在談論怎麼玩遊戲、怎麼花錢、怎麼跟父母鬥智鬥勇,同樣,因為同輩壓力,孩子很可能也被裹挾,在態度和行為上和他們趨同。正因如此,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在學校和所謂的“壞孩子”玩在一起,並且受到他們的不良影響。
但實際上,孩子的身邊,既不可能都是勤奮學習的學霸,也不可能都是整天光想着玩或者滿腦子壞主意的“熊孩子”。正常情況是,他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態度和行為的孩子,大家或多或少地互相分享這個年齡、這一代人正常的生活內容和普遍關心的話題。一個孩子對這些一無所知,自然會覺得很難融入同學之中,同學也會有意無意地疏遠他。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理解孩子遇到的同輩壓力,為孩子提供和同齡人一樣的“正常生活”,而不能一提到電腦、網絡、遊戲,就只想怎麼“管住”孩子,讓他儘量少接觸,甚至不接觸。
當今孩子的正常生活,不僅包括電腦、網絡遊戲,還包括很多被父母視為“不良”、一直謹慎防禦、經常抵制的內容。
比如看電視。
相當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應該看電視,或者不應該老想着看電視。我也認為從有益發展的角度來説,父母不應該讓孩子看太多電視,比如每天都看,每次都看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但我同樣認為,看電視是當今孩子正常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必讓孩子從小到大,完全不接觸。我家是十幾年不看電視了,但孩子小時候,還是看過好幾年電視的,現在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裏,他們看多久、看什麼,我們也並不干涉。
比如小寶貝看動畫片。
很多小寶貝的父母都很少讓孩子看動畫片,只要孩子一看起來,就開始擔心他沉迷動畫片,不想閲讀、不想做其他更有益的活動。
和看電視一樣,看動畫片當然也不能沒完沒了,但同樣,看動畫片也是當今孩子正常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可以從高品質的動畫片中,學到很多東西,比如看到同齡人如何生活、學習如何與同齡人相處,這些內容,都是父母很難通過家庭教育高效傳達給孩子的,但通過看動畫片,孩子會很容易理解。
再比如玩手機、電腦遊戲。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在的大部分父母,在童年時都沒有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可玩的,但會有其他類型的遊戲,我們同樣每天都會花相當多的時間在各種遊戲活動上。比如我上小學時,連電視都沒有,但每天放學後,我都會和同一家屬院的孩子玩跳繩、跳房子、到野地裏瘋跑,晚上只要村裏放露天電影,都會讓大人帶着去看。
現在只是大家生活的時代不同了,遊戲方式變化了,但孩子需要適度遊戲這個事實,卻會一直存在。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家裏有電腦,適度玩電腦遊戲,也是孩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還有吃快餐。
一些父母認為快餐是“垃圾食品”,一直“嚴防死守”,不讓孩子吃,其實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説,偶爾甚至經常吃吃,是正常生活的一小部分內容,少了這一小部分,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會少一些樂趣。
還有吃糖果零食,或者嘗試很多同學都在吃的時髦零食;
喝奶茶,或者嘗試同學都在談論的網紅飲品;
買感興趣的玩具,或者同學中正在流行的玩具;
在適當的年齡,擁有屬於自己的智能手機、屬於自己的電腦;
在適當年齡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
在適當年齡,比如初中,在校外和同學聚會,一起玩上半天一天;
偶爾買一件嚮往的東西,比如喜歡品牌的新款鞋子、一直玩的玩具的新推出價格能承受的限量款……
這些,只要不超出父母的負擔能力,我認為都可以視為孩子正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不必刻意排除在孩子的生活之外,更不必擔心有了這些,孩子就會“變壞”。
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放開一個“小口子”,然後發現孩子在這些方面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比如整天只想玩遊戲,或者整天想着要東西,什麼都和別人攀比,那也一定不是這些生活內容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父母的某些不當教養方式,把孩子變成了“無底洞小孩”。(這一點,您可以參看:每一款“無底洞孩子”,想填滿的都是心裏的“窮”
)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
已出版《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即將出版《閲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閲讀培養法》。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