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有很多家長反映,他們孩子在自信心上出現了問題。尤其是剛剛升學的孩子,可能由於班級其他同學在假期的時候,提前把功課已經預習很多了。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他就感覺到自己很吃力,相比別人沒有優勢。你看別人反應那麼快,他就總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別人聰明呀。

這自然是我們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事實上,就是不對我們孩子學習成績有影響,我們也應該關心。因為這會涉及到孩子一生幸福的問題。

既然自信這麼重要,那我們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很多家長,都是習慣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才給予他鼓勵。這個時候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孩子自信的性格的養成卻效果甚微。為什麼呢?孩子會覺得你是希望我把眼前這件事做成,所以你才故意的鼓勵我的。你説的那個話未必是真心的,也未必是客觀的,我也未必真如你所説的那麼優秀。孩子會感覺到你現在這種鼓勵是有目的性的,所以他的相信就打了折扣。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

我們應該在平時就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儲備。在孩子平時做出任何一件,你覺得只要有亮點的地方,就給予他及時的鼓勵。這樣做,等他需要信心的時候,他就可以把自信的儲備拿出來使用,效果就會非常好。

比如説,孩子今天拼一個拼圖,他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才拼好。你可以説:哇,你好有毅力呀,竟然堅持了這麼長時間!這個鼓勵就會對他形成有效的儲備。我們注意一下,我們強調的是“你好有毅力呀,堅持了這麼久!”我們並沒有強調你是否把它拼出來了,對吧?因為我們鼓勵要強調的是過程和態度,而不要強調結果。這是我們鼓勵的第一個要點。

第三個是不要泛泛地説,你真棒。你要説的很具體,到底好在哪?我到底是針對你哪一點去鼓勵的?我再舉個例子,比如説孩子回家之後要寫作業,你跟他講,今天寫完作業以後,時間就由你自己來安排了。或者你跟孩子講,等你寫完作業以後,我們一起玩摺紙或者是做手工。總之你要事先給他説一個他喜歡做的事情。然後他可能就很快的把作業寫完。寫完之後,你可能就會發現,今天他用的時間比平時短了,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鼓勵他?你今天寫作業的效率真高!你是一個想讓自己速度快就能速度快的孩子。

注意這個鼓勵裏面強調了什麼?強調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行動或者説執行力的控制能力。這一點鼓勵的就很具體,強調到他的某種能力上去了。這種表達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

類似於這樣的表達,都是在平時給孩子做好了信心的儲備。當他需要的時候,馬上就能夠及時的調動起來。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在鼓勵的過程當中,只跟孩子自己比較,不要拿孩子跟別人去比較,這一點極為重要。記得有個家長跟我説,他的孩子速算能力比較差,只能完成老師要求的百分之六十的題目。那麼我告訴他下回孩子再練速算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你的這次速度比上次又快了多少,而不是強調我們現在跟老師的要求還差多少。這是一個正向的思維方式,永遠要重視自己的進步情況,而不是太在意自己現在到底排在第幾名。

我們永遠不要讓孩子跟其他同學比,或者跟老師的某個標準去比,而只是讓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的話,他跟別人一比,他就會自卑了。如果他成績非常好的話,他跟別人一比,他就驕傲了,滿足了,他就停止不前了。但如果跟昨天的自己比,他還可以進步。所以這是一個讓孩子勝不驕敗不餒的最好的辦法。不要老説把優秀當成習慣,而是要把進步當成常態、當成習慣。

這種做法,還會讓孩子產生嫉妒的心理。就是因為那誰誰誰的存在,所以我媽媽總是對我不滿意,那我就恨那個誰誰誰。另外,他還有可能永遠活在那個人的陰影裏面。

不幸的是,我有幾個同學就是這樣的,他在上學的時候,成績只比我差那麼一點點。每次考完試,他媽媽都會問他成績,然後再問問我成績。然後就説,哎,你看你,和人家就是差那麼一點點。結果這個人上學的時候,成績永遠都沒有超過我。一直到現在,在事業上也總是比我慢半拍兒,形成了心理陰影。

心理學家做過研究,激將法只對極少數的孩子起作用,大部分孩子就認輸了。就覺得,我比不過他的,我只要跟他差的不太遠就行了。

另外還有,我們很多家長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給孩子樹立榜樣。這看起來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兒,但是你要注意,一旦你把這個人當做孩子的榜樣,絕大部分孩子就會把他看的很高尚,很了不起,就會把自己跟這個人之間豎起一座高牆,就覺得我永遠是不可能超過他的了。這是孩子心裏的想法。所以你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也就是給孩子加了一個天花板。

那我們應該怎樣利用這種榜樣的作用呢?我們應該在生活當中輕描淡寫的提到這些人的故事,感覺並不是故意要講給孩子聽的,只是讓孩子知道這麼回事兒。如果孩子對這個人或者這個事兒感興趣,想讓你講詳細一點的話,你也不要表現出很崇拜或者很羨慕的語氣。要儘量用平淡的語氣,不要表現得好像這個人很了不起。要讓孩子覺得他將來也可以達到這個程度,甚至比這還好。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我的發展空間竟然有這麼大。這是給孩子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剛才我們討論的是孩子在學習方面遇到的不自信問題。現在我們來説一下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如果表現的不自信,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就曾經看過一個特別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這個媽媽給我發了,他爸爸和孩子講話的視頻。孩子筆直的站在那裏,他爸爸開始訓話:聽到沒?要好好學習,要認真點……用拉着長音的語氣講話。明顯就是上級在對下級講話的那種很有威嚴的感覺。所以這個孩子就形成了非常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不僅在人際交往方面體現得非常被動,而且他在學習上也會受到這種影響。

為什麼呢?比如説他在做理科題的時候,他會不由自主的去想:我做題的方法,不敢違背老師教過的那個方式,如果我有一點創新或者是改變了一下老師給我講的方法,我可能就讓老師不高興了,那就是對老師的不尊敬,這怎麼能行呢?他會不由自主的把討好別人,比成就自己,看的更重要。所以他就自動忽略了自己在題裏面發現的那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這種孩子往往也會表現為,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卻往往達不到他應該達到的程度。他僅僅是在生活當中表現的特別懂事。

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就先從父母的問題開始。那父母為什麼會以這種方式跟孩子溝通?分析根本原因,往往是因為父母自己不夠自信。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父母在外面工作平平,事業平平,也沒有多大的自信。在單位,經常被領導這麼對待,回家只能對孩子這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小的時候,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是被這樣對待,現在終於輪到自己有孩子,自己也可以這樣發號施令了。所以他很順理成章的就用這種方式去對待孩子。

如果父母在外面表現的非常自信,回家跟孩子講話的時候,是平易近人的態度。那麼這個時候孩子會非常有自信,因為什麼呢?孩子會這麼想,你看我爸爸在外面這麼威風,回來跟我講話都心平氣和呢,説明我是一個很優秀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在外面跟別人講話的時候,低三下四的,回來在孩子面前卻是威風不可一世。那孩子們怎麼想?哎,我是沒救了,你看我父母在外面那麼低三下四,他們回來都敢欺負我,説明我連低三下四的人都不如。你出去向別人低三下四,我在向你低三下四。那我出去見到別人之後,我得怎麼樣?低六下八。所以孩子就會在別人面前表現的非常不自信。

我們現在明白了孩子的問題,説到底是父母的問題,而父母的問題很可能又是從父母的父母那裏繼承下來的。所以作為家長有很重要的責任,應該把好的東西發揚下去,不要把不好的東西再傳給孩子。

父母不但要學會跟孩子平等的交流,而且在必要的時候要學會向孩子認錯向。孩子認錯,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不僅能讓孩子看到,我們家是民主的,是以理服人的,而不是靠長輩的威嚴來壓制你的,並且還能夠給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的榜樣,勇於承擔責任的榜樣。這對孩子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

還要學會適當的向孩子示弱。很多家長在跟孩子討論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不是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了,已經變成了爭論輸贏為目的。當我們爭論問題的時候,輸給孩子,説明孩子比我們強了,説明下一代超過我們了,我們應該感覺到高興。《道德經》裏邊有一句話特別好: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當你不在乎輸贏的時候,説明你的胸懷已經超過孩子了。

另外,關於是否要跟孩子做朋友,有些人認為這也是有爭議的。他認為不能像朋友那樣,什麼事情都遷就孩子啊,不能把什麼實話都説出來。這樣子容易把孩子寵壞的。我想説,如果家長這麼認為的話,那是家長對朋友這個概念的理解是錯誤的。

如果你認為跟朋友之間相處的時候,是什麼事情都遷就他。那可能你的性格當中也有討好型人格的成分。另外如果你認為跟朋友之間有些話説,有些話就不説了,他錯了就錯了,我也不指出來,讓大家都和諧就好了。那這也不是我説的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彼此直言不諱地提出對方的缺點,但是又不會導致對方生氣。為了避免跟朋友發生矛盾,我們採用的是合理的表達方式,或者説高情商的表達方式,而不是避而不談對方的缺點,這才是真正的朋友。之所以有些人認為跟孩子不能當朋友,是因為他可能在生活當中真的很缺乏這種十分真誠的朋友。

我們今天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孩子學習方面不自信,我們應該怎麼做。首先應該在孩子平時就鼓勵他,而不是當需要被鼓勵的時候才鼓勵,還要注意鼓勵的方式。

另外還強調了,永遠不要把孩子跟別人比,其實樹立榜樣,也是變相的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不但不會想要超過這個榜樣,甚至孩子每當接近榜樣的水平的時候,他都會覺得不自在。因為我們學雷鋒,但是沒有人敢説自己的道德情操接近雷鋒的水平,大家都是敬而遠之。他是榜樣,我怎麼能離他那麼近呢?是不是?所以你每當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就等於讓孩子距離美好的東西再遠一點。

我們又講了,如何讓孩子在人際交往當中自信。這裏面我們主要講討好型人格。這個其實並不是家長一下子就能通過某幾個技巧來徹底改變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改變家長自己的內心。

我給家長最真誠的建議就是,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首先就要提升自己。首先你自己優秀,之後,你會變得自信。你自信了,就能幫助孩子改變身上的錯誤。另外你還會在提升的過程當中,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其實很多方法用起來是很有限的,也未必是每個方法都能適合你們家的孩子。而且同一個方法,不同的家長來用,效果恐怕也不一樣。因為家長如果只是掌握方法本身,而並沒有理解方法背後的觀念的話,他用起來效果差距會很大的。因為你的觀念會透過你的表情和語言傳遞給孩子。而你的觀念如果有問題的話,你所帶來的氣場就是不恰當的。而如果你的觀念真正改變了,其實你是可以想出來很多好方法的。

所以,我們要更重視的是理念,要徹底理解。當你把這些好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全部融會貫通到你的血液之後,你的人格都會發生改變。你做出來的任何事情和説出來的任何話,自然就會隨之改變,而根本就不需要再依賴那些具體的方法指導你。不然,你在做的時候,還得説一句想一句,那很不自然,孩子也能看得出來,效果也不好。如果你變得自信了,會產生很多不一樣的效果。

孫子兵法裏面有一句話叫做:勇於感,勇於不敢。敢在孩子面前抖威風,説明你不自信。真正的自信是在孩子面前敢於承認錯誤。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往往是那些非常不自信,內心很空虛的家長,容易不自覺的在孩子面前以威嚴壓制孩子,導致孩子也不自信。當你自信之後,即使沒有老師告訴你,不要再用威嚴壓制孩子,你也會自然而然的去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今天這個自信的話題,也不是説孩子所有的地方都要自信。孩子也要勇於敢,勇於不敢。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喝啤酒的比賽,這種比賽我看還是不自信點兒好。我還見到過一個新聞説,酒吧裏面你連續喝多少杯雞尾酒,就可以給你們全部免單。結果有個小夥喝到一半的時候,他想下來,他的朋友説繼續繼續,結果他就勉強繼續喝,結喝完之後酒精中毒死了。這種事情我們還是要不敢為好,不自信為好。

所以家長在鼓勵孩子自信的同時,也要注意這一點。有的時候勇氣跟愚蠢只有一毫米的距離。

我們還要注意,不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力。因為在心理學上,意志力是有限資源,意志力可以培養,可以鍛鍊,但不可以考驗。通過鍛鍊身體、調節情緒,合理膳食,規範作息,可以提高我們的意志力。但它是一個有限資源,不做挑戰自己意志力的事情,是一件明智的選擇。例如,我知道自己對於遊戲的意志力不強,所以我乾脆不玩。我不會傻到自己非要去玩,來挑戰挑戰自己,看看意志力如何。

希望我分享的,對大家有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