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是禁兵不禁甲,古代是禁甲不禁兵,每個封建王朝並不禁止民間持有刀劍等武器,因為這些武器可以防身或者打獵,是生活必需品。不僅允許子民攜帶刀劍等武器,滿大街的鐵匠鋪隨便逛一個,只要給出合理的價格,就會有人用鐵錘幫忙打出一把。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攜帶刀劍在自己身旁晃悠,想必心裏也會發毛不自在,希望有人監督管理一下。相對於刀劍的管控,古人對甲冑的管控力度高出了許多,從秦漢到隋唐再到明清,橫亙整個封建時期,私藏甲冑都是一條紅色的高壓線。
提起甲冑首先想到的是卡牌遊戲三國殺裏的藤甲,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時所燒的藤甲兵所穿,還有鎖子甲,西漢玄甲等,這種造型精美,防禦力也十分出色的甲冑,歷代皆嚴禁官民私制轉賣,唯有朝廷武庫才可儲備,如果在古代膽敢私藏的話皆以謀逆論處,而謀逆罪輕則殺頭,重則誅九族。
西漢時期平定“七王之亂”被漢文帝譽為“真將軍”的周亞夫,我們常説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口,最後就栽在了鎧甲上面。周亞夫個性耿直,不善阿諛權貴,所以平常也就得罪了不少人,然而他的兒子出於孝順,想着老爹當年縱橫沙場是多麼威風,在死後也應該與他最信賴的甲冑為伴,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但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結果周亞夫被廷尉諷刺要謀反,被氣得吐血身亡。雖然周亞夫是被冤的,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私藏甲冑在古代是重罪,足以讓人輕而易舉地就安上個謀反的罪名。
在古代,誰擁有鎧甲誰就擁有了造反的能力,如努爾哈赤靠着祖上流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最後他的繼承人成功取代了大明成為華夏的主人。歷史上並沒有記錄努爾哈赤在起兵時擁有多少武器,而是着重説明他有多少鎧甲,那麼很大程度上可以説明鎧甲其實是具有極其重要象徵意義的東西。鎧甲能有效防止弓箭、刀槍甚至火繩槍的攻擊,古代戰爭中,鎧甲在戰場上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誰的盔甲更多,做工更精良,誰在戰場上就更有優勢。
別小看他是幾個鐵片套在一起,他的實際成本是和防禦能力成正比的。越精良的鎧甲他的防禦能力就越高,鎧甲製作之繁雜,打製之耗時費力,非有國家力量則不可及也。古人受制於冶煉落後,民間亦無可能集中資源大規模製鎧甲。 如宋代之"步人甲",計有精鐵甲葉一千八百六十餘片,生鐵經千百次鍛打而成精鐵,即今日之鋼。再用革帶麻繩將甲葉疊壓串連,編織而成鎧甲。又按槍矛、刀盾、弓弩等兵種不同,鎧甲形制亦略有不同。
由於鎧甲在戰場上發揮着巨大作用,而且也只在戰場上起到作用,平常根本用不到,於是鎧甲也被當作戰略物資進行儲存。所以歷朝歷代,誰要是私藏鎧甲就是有謀反之心,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