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老師們

三十而已的老師們

李楠和孩子們在一起。

“沒有20歲的灑脱肆意,沒有40歲的雲淡風輕,30歲,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熱播劇《三十而已》雖已落幕,但關於“三十歲”的話題仍在延續。

在30歲這個奇妙的節點上,每個人的身份更加“綜合”,生活更加“立體”,“特色”更加凸顯,但在不同的人生歷程中又藴含着相似的精神內核,那些努力與困惑、青澀與通透、迷茫與堅定總是驚人地一致。可以説,對於30歲的觀察與思考,是體會人生、感悟時代、觀察社會的絕佳視角。那麼,我們不妨將視線投放到濟南教育這片熱土,看看30歲教師的奮鬥歷程與人生感悟,感受一下“三十而已”的他們如何在教育領域、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三十而立”。致敬那些最“拼”的日子謝謝曾經奮鬥過的自己

“站在30歲的年齡,回顧20歲的青葱歲月,我只想對自己説,謝謝曾經努力奮鬥過的自己,讓自己擁有了成績,實現了自我價值,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天橋區金色悦城幼兒園教師朱文琪説。

已工作9年的她猶記得,剛參加工作時一位培訓教師對她説過的話:作為一名老師,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夢想、目標是什麼?是甘願做一名小老師,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一名好老師?從那時起,做一名“好老師”就成了她為之努力奮鬥的夢想。在單位裏,她總是早來晚走,經常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不管哪裏有比賽、哪裏有競賽、哪裏有活動,她總是積極為自己爭取機會。在教學方面,她深知做好班主任工作才是成為“好老師”的核心,於是,她週末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自行加班做環創;自己為孩子們購買區域材料;堅持“三愛”班級管理模式;利用放學時間和家長溝通……這樣的努力也讓她順利由普通老師成長為教研組長,再由教研組長成長為團支書。

在朱文琪努力成為一名“好老師”時,李悦也在為“成為老師”而努力,2013年備考時,她給自己制定了嚴密的學習計劃,晚上學習至凌晨,早上5點起牀背書,7點乘坐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去省圖書館自習,連等公交車、排隊上廁所、等飯的時間都用來背誦知識點。最終,她如願以償圓了自己的教師夢,回到家鄉成為天橋區杏元小學的一名教師。“我當時把所有版本的試題都做了個遍,如今,這種不放棄的精神也一直保持着並感染着我的學生們。”李悦説。

而對於市中區七賢實驗幼兒園教師李楠而言,最拼的一段經歷當屬工作第二年兼任幼兒園財務工作。那時,對財務一無所知的他迷茫於預算編制、慌亂於決算填報、緊張於從業資格證考試,做不了政府採購業務、做不好財政下發的一份份報表,慌亂的他開始失眠。但他很快振作,開啓“三線作戰模式”:白天勤勤懇懇工作,晚上上網課挑燈夜讀。通過自身的努力,他對工作越來越熟悉,順利通過了從業資格證考試。“也許是那段時間的經歷給我的感觸太多,現在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每遇到重要的考試、工作任務,我都會由心而發地對他們説一句:一定要相信天道酬勤!”

那些平凡中的堅守成就了別樣的幸福

李悦任教的杏元小學是一所位於黃河北的農村學校,也是她的母校。2013年順利通過教師招聘後,她毫不猶豫地在6個選項中選擇了這所學校。“毫不誇張地説,我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能回到這裏教書,是一種深沉的幸福。”

這些年來,為了這份工作,李悦克服了很多困難。雖然是在家鄉工作,但她婚後的小家庭安在了距離學校車程一小時的市區,每天都要在路上耗兩個小時。2015年,她患了甲狀腺腫瘤。當時醫生的診斷結果是惡性的,並推測可能與職業有關,所以很多人勸她換個工作,但她沒動搖過。對她來説,回到家鄉、守在孩子們身邊,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幸福。“每次行駛在上班路上,我都感受到一種幸福,即使堵在路上也從沒覺得辛苦過。”

從教6年來,李悦深深紮根農村教育,一心撲在學生身上。她從學生的一日常規、學習習慣養成開始抓起,每天,她和學生一起打掃衞生,告訴他們如何能將桌椅擺放整齊;手把手教孩子們系紅領巾,明確各項常規的規範性;和孩子們一起做體育運動,陪他們一起感受拼搏帶來的歡樂……此外,她通過默默關愛改變着農村娃的學習習慣,通過談心、佈置定製作業、與孩子約定、家訪等方法讓那些躺在校門口哭喊着“我不要寫作業”的孩子養成了按時寫作業的好習慣。6年來,致力於“一個也不能少”的李悦通過自身的努力收穫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評。有的孩子會偷偷遞給她一個棒棒糖,有的孩子告訴她“李老師,我長大以後也要像你一樣”,還有的孩子把她當成了媽媽。“能遇到李老師真是幸運,孩子見了她比見了我們還親呢。”很多家長用樸素的話語對她反覆表示感謝。她也先後獲得“天橋區名班主任”“天橋區優秀班主任”“天橋區德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做一名“鄉村教師”不容易,做一名“男幼師”也需要“心理建設”。李楠坦言,工作前兩年,當別人問起自己的職業時,他經常用“教師”而非“幼師”這兩個字回答。當時,社會對“男幼師”的關注讓他有了一絲顧慮。“後來明白過來了,困住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所以就坦然接受了這一身份。”李楠説。

作為男幼師,李楠有自己的“自覺”,在他帶班的那段時間裏,對於孩子們的盥洗室他會刻意迴避,這些工作多由搭檔的女教師完成。但作為男幼師,李楠也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在體育活動中,他帶孩子們跑、跳,鼓勵他們從10層高的墊子上爬上爬下,還大膽設計了在平衡木上玩“大風吹”的遊戲,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到體育課的魅力。

後來,雖然工作崗位調整到後勤部門,但他一直沒放棄過一線教學工作。他在注重體育活動的創新性、規範性、科學性之餘,一直努力探索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就是那種詼諧幽默,廢話不多,讓孩子一上課就來精神的那種。”李楠總結道。他指導的中班體育活動“能幹的小兵”獲得2017-2018山東省一師一優課“優課”榮譽。

30歲的角色轉換是一次有關綜合能力的考驗

錦繡城小學體育教師名凱鵬是一名地道的濟南人,他大學畢業後曾在外地一家高中任教,3年後回到濟南任教。那時,他接受的考驗是學生年齡的落差。“由高三學生變成一年級小學生,教起來感覺不適應,就像以前是教學生如何去跑,現在卻要教他們如何去走、如何去站。”

如今,這類挑戰已經像是“小兒科”,從去年開始,他開始負責整個學校的體育工作,帶領着9個人的團隊,接受着新一輪的挑戰。“心裏不僅要裝着體育課,還要考慮團隊的發展以及體育整體工作的開展。”

到了30歲,生活的考驗變得更加綜合。工作崗位調整是考驗之一,家庭生活轉變尤其是孩子的出生則堪稱人生分水嶺。對此,李楠深有感觸。隨着兒子的出生,他已過了一年半“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到了三十歲,他發現人生最大的困難不是前路的迷茫,而是對工作、家庭、生活的分身乏術。這樣的狀態讓他容易恐慌、焦慮,但也讓他的時間管理能力再次得到優化。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他把所有的工作“往緊裏趕”,中午從不休息,甚至吃飯時都在工作。下班後,他把一些沒完成的工作帶回家,等孩子睡着以後再忙,忙到凌晨一兩點也是常有的事兒。

同樣,2017年懷孕生子,2018年調入新單位配合園領導籌建新學校的朱文琪坦言,隨着年齡的遞增、角色的豐富,她感覺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正在慢慢到來。在籌建新園時,她負責教學管理工作,承擔了教學設備採購、教學一日流程設定、教師招聘、崗前師德培訓等大量工作,思維方式也由“執行者”慢慢轉變為“策劃者”。現在的她身兼班主任、教學管理、宣傳、信息化、繼續教育等工作,上班的時候晚上七點前基本沒有回過家。重新適應新角色、平衡家庭、高效利用時間,這些都成為她需要面對的挑戰。但是她身上自帶的韌勁、責任心以及家人的支持都讓她無懼挑戰。“面對挑戰,我覺得自己確實提升了,進步了。大局意識增強了,協調能力提升了。”

家長、學生、家人的愛是對自己最好的支撐

30歲的他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名凱鵬説,30歲以前他想到某件計劃就要急於完成,現在反而放平心態了,為了目標,他願意等;朱文琪説,30歲的自己青春已逝,但成熟、温柔也在慢慢向她靠近,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戰勝困難;李悦説,30歲時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所以她開始重拾馬拉松愛好;長清區大學城實驗初級中學教師梁傳華説,不管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作為一名母親,她願意用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30歲的他們對家人充滿感恩:李楠和妻子在一個幼兒園工作,經常需要一起熬夜、一起通宵,但每每遇到這樣的時刻,父母總會第一時間來幫他們分擔難題;梁傳華有個性格開朗的婆婆,每當吃完飯後,婆婆總是告訴她:“什麼都不用管,放心去上班吧”;今年正月初五起,朱文琪投入到校園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看孩子的重任便落到老公頭上。接到臨時上班任務後,朱文琪老公選擇帶着孩子上班,獨立看娃近10天……

30歲的他們有了更強的職業幸福感,家長和孩子的認可就是他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在學校裏,梁傳華會像媽媽一樣給孩子們盛粥、縫釦子。孩子後來在作文中寫道:看着老師認真地為我釘釦子,那一刻,老師真像媽媽!李悦去家訪時,孩子早早就在橋頭候着,家長説:“見了李老師比見了我們都親吶。”朱文琪先後接觸了不少“特殊”孩子,還曾連續一年抱睡一名學生,至今與這些孩子關係親密。她一直堅信“你對孩子付出多少,孩子就會回報你多少”。

站在30歲的起點上,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李悦説,堅持自我,才能乘風破浪。李楠説,對於未來,他雖只看到模糊的輪廓,但並不迷茫,因為他已做好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的準備。朱文琪説,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本報記者 範開雲)

來源:濟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39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十而已的老師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