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國古代哪個王朝最強大?説秦朝,説漢朝,説唐朝以及明朝、清朝的都有;的確,以上所説的每個王朝都很強大,尤其是唐朝,更是被譽為中國古代歷史的巔峯;不過個人認為,最強大的還是漢朝,為何呢?秦朝存在時間太短,唐朝的強大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礎之上,明朝和清朝就不多説了,已經開始逐漸落後世界。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真正最強大的還是漢朝,尤其是西漢;西漢完全是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秦末的農民起義造成的破壞實在太大了,為了恢復國力,西漢前前後後用了數十年的時間來恢復,直到“文景之治”之後,西漢才算是國力強盛。但是這段時間,西漢過得實在是太苦了,一直被北方的匈奴欺負,和親納貢是常態。
直到漢武帝劉徹繼位後,這種情況才得到改善。漢武帝劉徹是一代雄主,面對北方匈奴咄咄逼人的態度,自然是很不滿,故而在親掌大權,穩定內部後,便開始大規模訓練軍隊,尋找能征善戰之將;而且漢武帝還真真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衞青原本是平陽公主的騎奴,霍去病是私生子,而且在成為驃騎大將軍之前都不知道父親是誰,趙破奴更是從小生活在匈奴。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麾下兵強馬壯,將領是不世出的天才,倉庫也是錢糧充足,而且還有張騫繪製來的地圖,似乎已經做好了北伐匈奴的準備;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並通過漠北之戰徹底打敗匈奴。
而且除了攻打匈奴外,漢武帝還派大軍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而且漢武帝還曾派出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其中張騫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但是也有人有疑問,漢武帝明明知道西域再向西還有國家,為何不像歐洲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開疆拓土呢?以漢武帝當時軍隊的戰鬥力,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啊!
這話是可以這麼説,漢武帝麾下的軍隊也的確也能做到這一點,但是要知道一點,亞歷山大大帝軍隊作戰的特點就是以戰養戰,盲目擴張,結果是在亞歷山大大帝突然病死後,帝國迅速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就是控制力不足,被征服地沒有歸屬感;如果漢朝也這麼進行,那有什麼意義呢?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雖然我們現在都為漢武帝的擴張戰役而自豪,但殊不知,打到後期的時候,西漢差點被龐大的軍費拖垮了,在漠北之戰後,為了獎勵有功將士,為了給戰死的戰士撫卹金,漢武帝還被迫賣官鬻爵以籌集資金,而且民眾不堪壓迫,頻繁發動暴亂,可見當時的財政有多窘迫了。
故而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師失敗以及“巫蠱之禍”結束時,漢武帝於泰山封禪時對眾臣説:“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隨後在田千秋的建議下斥退方士。六月,提拔田千秋為丞相,封“富民侯”。此外,又因為桑弘羊等人上奏請求在輪台屯田,遂下《輪台詔》表明態度。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這《輪台詔》的主要內容是深陳既往遣李廣利北伐匈奴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張將戰爭繼續升級的屯田輪台的計劃,表示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指出安定生產的重要性。但同時,武帝也要求各級官員提出補充戰馬、補充武備的方法。
史學界對於《輪台詔》的歷史地位和評價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輪台詔》可謂是“輪台罪己詔”,它意味着劉徹對自己的擴張政策感到悔恨,標誌着治國路線由“尚功”調整為“守文”。在漢武帝下《罪己詔》之後,西漢的政策的確是由對外進攻轉為固守,雖然後來有竇憲“燕然勒石”,但這都已經算是防禦反擊戰了。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為何西漢明明知道西域再往西還有擴張的地盤,比如中亞和西亞以及北非,為何不繼續打了呢?其實歸根到底就是怕了,漢武帝的教訓歷歷在目,以“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國力,以漢武帝時期強大的武力,依然差點打得亡國,這還只是在國家周邊打一打,如果要打到中亞以及更遠的地方去,國力怎麼支撐得住?而且以當時的發展水平,又怎麼管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8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漢為何未能攻入中亞?漢武帝就是前車之鑑,後世皇帝誰還敢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