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盛世開太平,願為蒼生獻此生。行見華夏樂小康,更期世界躋大同。”
1982年,一位開國老將軍,前後經過四次申請,終於被批准可以入黨,這是他在得知喜訊後即興所做的一首詩。
他戎馬一生,其抗日生涯比我軍大多數將領都要早,為抗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也曾受到主席的高度評價。55年授銜時,主席曾這樣表示:別人可不授上將,但他必須是上將!能夠獲此殊榮是人生最大的榮幸,他就是開國上將董必武。
無緣晉軍的山西將領1899年,董其武生於山西河津。1918年,董其武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閻錫山創辦的斌業中學,經過四年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結業,後被保送進斌業專門學校,在機械科學習軍事科目。
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後進入晉軍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可惜在臨畢業時,他得罪了督軍府的一個副官,連校長榮鴻臚也保不了他,最後的結果是董其武被開除,當然,想進入晉軍那是更不可能的了。
幾經周折,1926年董其武加入國民革命軍,被編入第四軍的特務營。不久北伐開始,因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在北伐結束後,董其武升為中校副團長。
雖然董其武很有軍事才幹,但他不是黃埔生,又是山西人,而北伐時期所待的第四軍先遣縱隊也不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所以在“寧漢合流”後,這些非嫡系部隊和軍官都會受到蔣介石的排擠和打壓,對此非常不滿的董必武最終離隊去了上海。
12年的抗日生涯來到上海的董其武聽説,時任天津警備司令員的傅作義正在擴編隊伍,就抱着試一試的想法來到天津,投到傅作義的麾下。
當時慕名而來的軍官很多,但董其武卻憑着他過人的膽識、卓越的軍事才華,在幾次戰鬥中脱穎而出,很快得到傅作義的賞識。不過董其武從軍可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報效國家,希望能在軍事上幹出一番事業。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沃土的淪陷激起董其武心中的軍人熱血,無法按捺心中憤慨的董其武,向傅作義呈送自己的請戰書要求北上抗日,傅作義非常欣賞他的保家衞國的想法,也最終給予他這個機會。
1933年傅作義打響了對日作戰的第一仗,也就是著名的長城抗戰。在這次戰役中,傅作義令董其武率領先頭部隊在懷柔阻擊進犯的日軍,前後與日軍激戰15個小時,打退了日軍十數次瘋狂的進攻,雖然戰果不盡人意,但也讓董其武實現了心中的報國大志。
三年後的綏遠抗戰,第一仗就是董其武指揮的紅格爾圖戰役,此戰中他先奇襲敵軍指揮所,然後向敵營發起進攻,此戰共斃傷日偽軍1700餘人,還擊落敵機一架。隨後我軍乘勝追擊,又取得百靈廟大捷,對日偽勢力進行沉重打擊,終將他們趕出綏遠。
不久勝捷經全國30多家報刊登載宣傳,全國為之振奮,而主席也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
而到了全面抗戰開始後,董其武深赴抗日前線,先後參與指揮綏遠戰役、綏西戰役、包頭戰役、五原戰役等。
而從1933年到1945年,董其武將軍的抗日生涯足有12年之久,令國人致敬。
獲授上將1949年1月,在我黨與傅作義的努力合作下,北平最終和平解放。而對傅作義忠心耿耿的董其武也在9月19日成功舉行了綏遠和平起義,讓這片沃土免受戰爭的摧殘。
戰後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第23兵團,董其武擔任兵團司令員。1952年全軍精兵簡政,第23兵團縮編為第69軍,董其武也由兵團司令員改任軍長。
對於這樣的安排,主席還找董其武談話,主席解釋説:按説你是正兵團級應任大軍區的副職為宜,但這樣就沒有兵權了。所以,還是讓你當軍長。”。
而到了55年授銜時,董其武是正兵團級,所以初次擬定為上將,其實他一直認為自己起義前是國軍中將,這次能保持中將銜就不錯了,在得知自己要授上將時,就找到楊成武,希望他能向主席轉達自己降授中將的決定。
沒想到主席聽完楊成武的彙報後説:“你楊成武是黨員,授不授上將沒關係。而他董其武是一位有12年抗日經歷的起義將領,所以他一定要授上將的!“
在董其武聽到主席的原話後,感動的雙淚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