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祖,指先祖稱謂,後多用來指開國帝王的廟號;太祖父。見《爾雅·釋親》:“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對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很多都被稱之為太祖,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朱元璋。至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其實廟號也是太祖,只是因為他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又被稱之為漢高祖。那麼,問題來了,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卻被稱之為隋文帝呢?

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楊堅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由此,對於隋朝開國皇帝,因為自己的諡號為“文”,所以被稱之為隋文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皇帝,特別是英明的君主會諡號“文”,比如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等。而在廟號上,楊堅的廟號則是高祖,而不是太祖

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由此,存在兩個問題了,既然隋文帝有高祖這一廟號,為何大家習慣叫他為隋文帝,而不是隋高祖。至於第二個問題,則是楊堅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而不是趙匡胤、朱元璋等開國之君採用的太祖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就第一個問題來説,實際上,在唐朝之前,大部分朝代的皇帝是比較習慣用廟號來稱呼的。比如西漢王朝的各個皇帝,就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這裏面的“文”、“景”、“武”等字都是諡號。到了三國時期,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等稱呼,也主要是諡號的體現。

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自三國開始,廟號開始氾濫(“降及曹氏,祖名多濫”),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和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廟號。「祖」之氾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南北朝時期,很多皇帝的廟號都帶有“祖”。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文帝,而不稱廟號。也即唐朝之前朝代的皇帝,其稱號是以廟號為主。不過,唐朝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自唐朝之後(包含唐朝),皇帝的稱呼則是以廟號為主,比如唐太宗,太宗就是李世民這位皇帝的廟號。

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最後,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那麼,就隋文帝楊堅來説,為何廟號是高祖,而不是太祖呢?原因非常簡單,是因為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在歷史上,如果開國皇帝的基業是建立在父親和家世的基礎上,那麼,其廟號則為高祖。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其之所以能建立天下,主要是靠自己打拼的,所以這些開國皇帝的廟號是太祖,而不是高祖。對此,你怎麼看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3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國皇帝通常叫太祖,比如明太祖,為何隋朝卻叫隋文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