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自全省老年教育資源整合工作開展以來,天台縣積極探索老年教育聯盟工作模式,圍繞場地建設、師資、遠程教學、實踐活動等老年教育要素, 着力破解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系列問題,逐步構建了具有新時代特徵、老年教育特點、天台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格局,為“浙裏康養”老有所學模塊提供天台樣板。

PART01

一帶兩校+三板塊

優化學習陣地網絡佈局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天台縣老幹部大學

以全域覆蓋為目標,將天台劃分為中、東、西三個老年教育板塊,佈局全縣29個老年教學場所建設,合力打造平街銀齡教育示範帶和天台縣老幹部大學、街頭鎮老年學校,形成點面結合、均衡配置的分佈格局,努力形成“15分鐘老年教育圈”。

↓ 街頭鎮老年學校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目前,新老年大學校區、街頭鎮老年學校都在今年秋季學期正式啓用。沿平街銀齡教育示範帶,山庵村、嘉圖村、浙酋村等老年學堂軟硬件上都已實現升級改造,並與老年公益食堂、老年醫養中心等融合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打造了家門口全方位立體式的“醫養教銀齡綜合體”。
校徽標識
晴鶴排雲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主體圖案由飛鶴、銀杏、夕陽等意象合成書法“台”字。以紅色點綴鶴冠,象徵黨建引領;飛鶴、銀杏寓意長壽幸福。秋日長空,鶴舞排雲,倒影呈現銀杏形狀。整個圖案虛實相生,營造出夕陽不老、康樂有為的意境。


PART02

固定教學+名師走教

實現教師資源全域共享

完善老年教育師資庫。通過挖掘縣衞生健康局所屬醫院醫療保健專家,文化館“文化超市”的文化、藝術的師資儲備,教育局所屬學校的體藝類優質師資,登記在冊的老教教師289人。推廣以老助老的模式,依託教育、文化、衞健等部門充分挖掘銀髮人才資源,加強老年人才的“二次利用開發”,積極鼓勵退休教師參與老年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登記在冊的管理工作人員72人。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師資庫(局部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地區延伸,老年學校(學堂)開設的86個班31門專業中,除通適類、特色類以固定教學為主,21門專業類都採用本地教師固定教學和“名師走教”巡迴授課相結合。通過學員整體專業水平的提升,使特色團隊打造、高水平公演節目編排等高層次教學實踐需求得以實現。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PART03

陣地+平台

推進遠程教學“一鍵智達”

全縣所有老年教學場所都配備了全向麥克風、攝像頭、一體機等智能化教學設備,使課堂教學智能化、教學管理網絡化、網上教育遠程化等設想成為了現實。通過線下和線上的結合,創新遠程教育模式,打造數字化融合傳播,提升老年教育便捷性、覆蓋面。

通用教室⇩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專業教室

抓好場景應用,用好用足“智慧校園”“雲上教育”,積極通過舉辦培訓會、播放教學視頻、發放操作手冊等方式,向老同志廣泛宣傳“雲上老年大學”使用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老同志使用率及參與線上老年教育人數。辦好天台縣老年大學數字化雲課堂,製作《茶藝》等精品視頻課程,向廣大老同志提供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精品課程。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精品課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PART04

樂學+樂為

建強老年教育紅色堡壘

堅持政治建校,將組織的觸角延伸到每一級老年教育機構,在老年大學、老年學校、老年學堂成立功能性黨組織,充分發揮其政治學習功能和示範引領作用,推進銀齡先鋒工程建設,建強老年教育紅色陣地。開設黨課和思政課程,舉行開學第一課時政宣講,推進 “一學校一團隊 ”品牌團隊建設,培育各類志願服務團隊,堅持把各級老年教育機構建成老同志傳遞正能量的主陣地。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聯合藍田革命遺址、田洋陳家風訓館、王德惠書畫室等創建一批實踐活動基地,打造紅色研學營地,適時聯合舉辦課堂觀摩、研討交流、文藝匯演、志願服務和文化遊學等活動,定期舉辦教學成果聯展(演),為老年學員課外學習實踐活動提供場地的同時,展示具老年教育聯盟工作成果。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藍媒聯盟·天台縣傳媒中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3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台巧用“加法” 探索老年教育聯盟新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