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乍一看這個問題,感覺有點好笑,為什麼建避暑山莊?都説是避暑了,那還不是清朝的皇帝怕熱,因此,才要建一個清涼舒服的地方,供自己享受。
但是,事實真的如我們字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嗎?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家的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到乾隆五十七年,才全部竣工,總共耗時89年,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山莊內部主要由皇家宮殿,以及各色園林景區所組成,分為: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區域。
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不僅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也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還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更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這其中,以宮殿景區和湖區的景觀最為美麗壯觀,可以説是整個山莊的亮點和精華。
除這四大區域外,園內還建造了28座規格不同,形態各異的蒙古包,更有皇室的藏書閣、永佑寺、春好軒等精緻建築,觀賞價值頗高。當然,除了人為的建築景觀之外,山莊內部的自然風景也非常迷人,各類珍奇花草、松柏垂柳,以及極富山村野趣的樹林、田園,都給山莊增添了清新樸素的淡雅之美。
山水之間的自然之景,再加上,塞外江南的秀麗景觀,可以説,每一處景觀都濃縮了清朝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也是古代園林藝術的高規格典範。
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清朝政府除了紫禁城以外第二大行政中心,是清朝時期建立的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皇家建築之一,也是我國目前現存的面積最大的皇室宮苑。
而看到這裏,或許大家也心存疑問了,這麼大的工程,用了這麼長的時間才建好的行宮,難道真的就是給皇帝躲避清涼的地方?這未免也太過奢侈了。其實,大清朝,之所以耗費幾十年的時間,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建築這座避暑山莊,是有緣由的。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清政府的統治起源於關外的東北地區,那裏的氣温較低,全年的氣温與北京相比低很多的。而清朝皇室們,也因為長期在關外生活喜涼不喜熱,對於高温的忍耐程度也有限。所以,滿清入關以後,清朝的各級官員就表示:北京地處華北平原,氣温較高,特別是到了夏季,更是酷暑難耐,難受極了。
於是,攝政王多爾袞便提出:讓相關部門着手研究解決夏季高温問題的方案。大家經過商議,便決定在關外修建一座美麗的皇家行宮,用來給皇室人員在酷熱的夏季避暑、納涼。所以,修建避暑山莊的確是因為當時皇室有避暑的需求,但是,避暑山莊的作用,卻絕對不只是避暑這麼簡單。
其次,古往今來,但凡入關統治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勢力,基本上,都會在長城之外的地區修建一些行政中心,以保證對塞外地區的掌控權,比如:大遼、大金、元都等等。
所以説,清朝建立避暑山莊,也有這樣的目的在裏面。在承德建設避暑山莊,可以幫助清政府時刻保持對蒙古各個部族的統治權益。在面對相關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及時作出反應,避免因在北京位置較遠而影響到相關行政事務的處理。
第三,為了保持清朝士族們善於騎射、征戰的強勁體魄。都知道,清政府入關之前,那是馬背上打江山的民族,善於騎馬射箭,這也是滿族的一個傳統。即便是後來清朝皇族入了關,也依舊保持着這種塞外圍獵的習慣和傳統,所以,修建避暑山莊,就是為清政府修建圍場駐地。
那時候,清政府以木蘭圍場、避暑山莊,以及北京三地作為戰略駐地。同時,還以為皇帝供應物資為由,額外修建了二十多個行宮,自此,形成了一條穩固的戰略地帶,以此來保證清政府的統治,保證大清政權的穩定。
最後,則是為了周邊的朝奉國能夠按時朝奉。
在清軍剛剛入關的時候,正值天花病毒在京城肆虐之時,這期間,順治帝也是因為感染了天花而死。所以,這樣的疫情令所有人都覺得異常恐慌。
當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以及其他各地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首領,對於進京朝見都有所恐懼,原因當然是害怕被感染上天花了。但作為周邊的朝奉國定期進京朝見是不能斷的,所以,康熙帝便決定在塞外地區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高級行宮,讓周邊的朝奉國首領能夠如期來到這裏朝奉大清,維持朝貢關係。
後來,周邊少數民族首領來承德避暑山莊拜見大清皇帝的規矩一直保留着,即使天花病毒被遏制以後,這一規矩也沒有改變。但是,對於清朝皇帝來説,避暑山莊似乎是一個“不祥之地”。清朝總共只有12個皇帝,但是,卻有兩個皇帝暴斃於避暑山莊:一個是嘉慶皇帝,一個是咸豐皇帝。
現今,承德避暑山莊,不僅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參考資料:
【《“承德避暑山莊”》、《清史稿·卷六·本紀六·聖祖》、《清仁宗實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