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家長幫高考君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小學初中成績還不錯,怎麼一到高中成績就一落千丈了?
明明好好聽課,也好好寫作業了,可成績就是不行?
這是因為,好多孩子上了高中,但學習方法還和小學一樣!
高中的學習,對「思考能力」要求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小學和初中,只要你認真聽講,牢牢記住老師講的知識點,成績通常不會太差。
但到了高中,你只是個聽話但從不思考為什麼的學生,那你成績很難拔尖!
高中學習,是由“慢節奏”向“快節奏”轉變,由“是什麼”向“為什麼”轉變,由“死記硬背”向“發現規律”轉變,由“機械模仿”向“分析內涵”轉變。
6大學科能力圖譜
上圖是一個簡單的學習圖譜,左端代表具體的知識,右端代表能力。
我們將「理化生史地政」這6門學科放在學習圖譜上看一看。
「知識」代表的是知識點,具體領域的知識,通常不可遷移。例如,你會背誦唐詩300首,但是你依然不會背宋詞。
「能力」代表你遷移知識的能力,比如説物理學科,知識點很少,力學、聲光電、磁場等等。所以説,物理難學絕對不是因為知識點多,而是它要求你有很好的知識遷移能力。高考題目會在知識點上演化出不同場景,所以你簡單背知識點沒有用,好好記筆記沒有用,記住老師的解題方法也沒有用!你要會獨立思考,瞭解知識點背後的原理,雖然這聽起來很難,但是也可以通過訓練獲得,平時學習的時候就不要偷懶,多逼迫自己想想“為什麼”。
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是因為高中生物主要是以考察知識點為主,需要背誦的比較多。
文科方面,地理的知識遷移性大一些,分析邏輯接近理科。歷史和政治兩門學科在高中主要考察知識點,以背誦為主,但要注意的是,歷史和政治想要深入學習,也是需要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的。高中的政治對應的就是大學的政治學和經濟學。歷史最重要的也不是那些零散知識點,而是構建出來的歷史框架。
為什麼“乖孩子”學不好高中知識
高中學科,尤其是理科,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簡單的背誦,知識從宏觀變到微觀,從具體到抽象,而你需要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辨識到辨析,從記憶到推理。這樣才能在題目千變萬化的時候,立於不敗之地。
經常有人吐槽高中理科特別難學,尤其是物理。
甚至更被流傳:人被逼急了什麼都做得出來除了物理題!
從新高考選科來看,選擇理科有較大的專業選擇權,而選擇物理,則可以覆蓋大學90%以上的專業,可見物理學科的重要性。
很多同學到了高中,還在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學一個公式然後做題的時候把公式套進去解題,這種方法在其他學科上或許適用,但是在高中物理裏卻行不通。
例如牛頓第二定律F=ma,看起來多麼簡單的一個公式。可這個公式並不是一堆字母,而藴含着物體運動的規律。所以你公式背得再熟悉,看到題目依然發懵,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理解公式背後的含義。
一個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演變出各種各樣的題型,而且每一個題目的解法都不一樣,它還會用在電學,磁場學中,變形成各種複雜題型,如果你不理解規律,一堆公式放在腦子裏,很快就懵圈了。
所以,學習物理,需要同學們理解物理規律、認真審題理解題意、建立物理規律與題中條件的關係,這三點缺一不可。
化學學科對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僅次於物理。
許多人説,感覺化學學的還行,就是一考試就不行了。
其實評估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最重要的就是給你兩道“表面相似”的題目,看你能不能做出來。
考試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這道題“似曾相識”,信心十足,但最後卻沒拿到分。實際上,題目可能是90%相似,但改變了一個條件,解題思路就完全不同了。做錯了,就説明你沒有認出題目“本質”上相似或相異,知識根本沒有學透。
高考改革,創新題目你躲不掉
同學們總是很怕創新性很強的題目,但是新高考下,題目的趨勢就是越來越有創新性,為了考出學生的真正能力水平。
首先,題目的背景會結合當下社會熱點以及科技進步成果。
光電門是物理實驗中一個比較新的儀器。
霧霾天氣需要節能減排,綠色出現是當下國家倡導的,也會出現在物理試題中。
宇宙航行題目也會是一個熱點,比如最近的嫦娥五號,大家應該多多關注。這些題目需要你把他們翻譯成物理語言,許多同學在轉化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
這是一道化學題目,看來不管是物理還是化學,都很喜歡航空航天類主題。
今年全球大事件——新冠狀病毒,也可以和化學學科結合。
總之,這類新聞大事件素材建議大家平時多留心積累,考試的時候心理會更有底。
上圖這種大題,是同學們考試中最怕的,一看這麼複雜心理上就恐懼,考試後還會抱怨,“怎麼這麼難,根本沒學過,課本上沒有啊”!這種題就是讓學生現場分析,這是什麼模型,什麼微粒,過程如何變化的,在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
這種題看似非常唬人,碳正離子一般在化學競賽中才會出現,但其實在高考中出現的內容,大多不會超綱。主要看你能否從題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後綜合分析問題,考察的就是你的思考過程。
高考求變,對學生的學習會提出新的要求,題目的情境在變,就看你能不能在千變萬化的題中,找到通往羅馬最近的那條大路。
如何提升學習效率,不讓錯題一錯再錯!
考試中,你經常發現,咦?怎麼錯的題這次又錯了?
可是回到家,你還是總先寫那些你最熟悉和擅長的題目。其實高中學習,總結歸納自己的錯題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總説,“我是馬虎大意了,所以這道題錯了”,錯了就是錯了,錯題就是説明沒有掌握,不要總用馬虎來掩蓋錯誤。
我們可以考試後進行分析:
1,必備知識沒掌握
先看看是不是因為必備知識沒有掌握?是記憶不牢固,還是理解概念不透徹,或是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沒有搞明白。
2,關鍵能力出問題
再看看是哪個關鍵能力出了問題?從題目中信息獲取的不準確,還是翻譯成物理化學語言時不夠到位,還是解題的方法不準確?
3,答題技巧不過關
最後看看答題技巧是否出了問題。是因為閲讀沒耐心,書寫不規範,還是步驟沒條理。
同學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分析錯誤原因。這樣才能讓錯題下次做對,而不是一錯再錯。
今年湖北725分高考狀元唐楚玥,分享了自己總結錯題的方法。
“即便練習冊上錯了不少題目,我也能欣然接受,然後把每一道錯題重新看一遍,不懂就去問老師,最後把有價值的問題記錄在錯題本上。在解答完一個問題乃至找到最近犯下的錯誤之間的共性之後,我會收穫一種由衷的喜悦,這份喜悦也讓我更加有動力去迎接下一個問題。
整理不等於抄錯題,要找出題目裏面的深層考點,與課本結合;一定要分析,分析自己為什麼錯。
“而當積累的錯題漸漸多了起來,高中基礎知識也比較熟悉了之後,我會發現,儘管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其中的一些思想、規律、考察重點都已經在我的本子上出現了很多次了。
到了高三後期,重新把它們進行分揀,把最有代表性的同類習題歸納到一起,總結出許多獨一無二的小專題。當你最後能做到看到一道題目,立馬反應過來它在考察哪個知識點,並且回想起曾經做了哪道題目和這個題目的考察方向、意圖非常相近時,應對高考對你來説就會非常輕鬆了。”
孩子學習知識,一定要注重知識的遷移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績突然變得很好,而有的孩子到了高中明顯跟不上。只求死記硬背,從不主動思考,在新高考下,將會非常吃虧。所以,趕緊改變你的學習方式吧!一切都會來得及!
來源:家長幫(ID:eduujzb):好未來旗下專注家庭教育的新媒體平台,分享養育觀點,精選教子良方,引領中國家庭教育的認知升級,和百萬家長一起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