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開設藝術語言訓練營
點燃新一代譯製片火種
光明日報訊(記者任爽、通訊員孔明)“散文的朗誦,要投入情感,情感跟着音樂走。就像這句‘鄰居的貓還像從前那樣舔我的手心’,可以想象一下小貓咪真的在舔我們的手心。”日前,在長影譯製片廠少兒藝術語言訓練營,授課教師楊鳴彎着腰,為小學員裴景然講解着,為即將到來的彙報演出作着準備。
課堂外,秋日的暖陽照在長影院內的“工農兵”雕像上,讓這個象徵着長影文化特色的廠徽熠熠生輝。課堂內,老師講得耐心,學生學得認真,在文化氣息的籠罩中,一張張還帶着稚氣的臉龐更顯得朝氣蓬勃。
“課文很有意思,老師講得也好,我自己都能感覺到進步,學校老師都説我課文讀得比以前好聽。”裴景然是該訓練營一期三班的學員。自2020年11月以來,有20餘名和他一樣6到10歲的小朋友加入了長影譯製片廠開設的訓練營,在這裏開啓配音夢想之旅。
長影譯製片廠是中國譯製片的誕生地,自1949年承製完成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以來,至今已經譯製完成50餘個國家的2600餘部電影。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這裏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名配音演員,國家一級配音演員王利軍就是其中一位。
王利軍是長影譯製片廠首期少兒藝術語言訓練營的班主任。他同廠裏的配音演員楊鳴、牟珈論兩位老師一同擔當教學任務,為訓練營制定了語言基礎、詩歌朗誦、寓言故事、配音實訓等課程。
“在廠裏招募少兒配音演員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説話都是一個調兒,挺好的‘苗子’可別‘澇了秧兒’。”王利軍感到惋惜,“薪火相傳是長影的光榮傳統!我們想要開設一個專業的訓練營,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為譯製片行業培養後備力量。”
訓練營以講解正確的發聲方法、調整氣息、糾正普通話發音為主,因此每節課開始,老師都會帶領學員們紮實訓練基本功。
楊鳴説:“小孩子的可塑性強,專注力卻有限,因此既要講究科學、專業、嚴謹的訓練方法,也要講究生動的授課方式和有趣的授課內容,他們才能學進去。”
每次備課,楊鳴都會根據小學員的年齡、領悟能力為他們選擇不同的朗誦內容,“像是媽媽、小動物主題的朗誦內容,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寓言故事趣味性強,這些都是常用的朗誦素材。”
除了授課內容,訓練營的老師們還會根據學員的個人情況因材施教,為他們進行一對一輔導,糾正他們的語音語調、帶動他們的情緒情感,讓小學員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和配音藝術的極致之美。老師們還帶領孩子們走進專業錄音棚,讓他們嘗試着為喜愛的動畫片配音,實戰鍛鍊小學員的模仿能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學習興趣。
長春電影譯製片廠廠長王曉巍介紹,少兒藝術語言訓練營是長影開設的首個少兒訓練營,接下來還計劃開辦成人藝術語言訓練營,既為新中國電影搖籃吸納更多新鮮血液,也為中國電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10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