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專業”真是個坑嗎

“天坑專業”真是個坑嗎

施然 畫

近日,“天坑專業”在網上引發持續熱議,“天坑”,説的是大學裏一些所謂不容易學、就業後薪資水平低、搞科研也很難出成果的冷門專業。武漢大學教授鄧紅兵就此寫了一篇《致廣大考生和家長的一封信》,為“天坑專業”正名,表示“沒有差的專業,只有差的人,什麼專業都需要我們去努力”,希望家長幫助孩子“具備格局、氣度和眼光”,不要被功利左右。言詞懇切,令人深思。

鄧教授本人的專業,就是被一些網友稱為“天坑”的環境科學。當初考大學,他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的,一開始也沒有興趣,甚至想復讀,漸漸安下心來後,居然學出了興趣。後來他所做的研究成果,為小龍蝦產業、種植牙等領域都提供過有力的技術支持,其所帶的研究生就業起薪也都在20萬元左右。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他的那句“沒有差的專業”都頗具説服力。

但鄧教授顯然不是要對後來者誘之以利,而是希望學生們能換一種方式來看待專業,甚至看待自己的發展。有人説選擇一門專業如同選擇了後幾十年的人生,那麼如此重要的決定,就理應被置於寬廣的視野之下。這門專業的研究範疇、學術體系、前沿領域、未來前景,都應在考慮之列,瞭解得越多,從中發現的發展可能性也就越多。譬如材料、化學同樣是芯片研發所需,事關“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又如環境科學正契合了綠色發展的大勢,它們看似冷門實則“高大上”,其價值自然遠非一個工作崗位、一份薪酬所能代表。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原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近日也表示,“學生選擇專業要看得長遠”。他同時認為,大學“真正帶給學生的就是學習的能力和重要的基礎知識”。的確,如果僅僅執着於“好不好學”“好不好就業”等,那麼學習的航向從一開始就產生了偏離,即便進入所謂心儀專業,一旦抱着“選擇大於努力”的想法,也容易陷入功利、投機的學習方式。其實,古人早就説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既看重學什麼,又看重如何學,更看重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塑造一個人。

本質而言,專業的設置屬於“存在即合理”,“天坑專業”其實是個偽命題。無論哪個專業,那些選擇了它並專注於它的人也一定會發現,這裏不僅沒有什麼“坑”,反而有太多空間等待你去探索,有太多收穫可以拾取。

來源:天津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9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坑專業”真是個坑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