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小學生學習科目中最難的是什麼?相信多數人會選擇英語這門課,但是如果説考試最難的是哪門課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語文。
語文這門課真的是太讓人頭疼了。
大多數人的感覺都是學起來確實不難,但是考試起來的時候卻很難考出很好的成績。
這一點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還體現不出來,但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這一問題就會慢慢體現出來。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在語文上很難再拿到較好的成績了。
而更為嚴重的是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或者乾脆説很多語文成績不好的學生,無論怎麼努力甚至去補課都提不起來成績,而且這個問題在一大批學生身上會持續很久很久。
越高年級這個問題表現得就越是明顯。
關於如何學好語文一直以來無論是專家還是老師又或者是普通的家長都會強調閲讀的重要性。
可以很肯定地説幾乎不會有人認為多讀書對學好語文是不重要的。
但同樣的有一個認識的誤區也使得很多人往往會在某一個時段陷入困惑,那就是他們會發現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困擾着自己。以及孩子:
第一個問題是給孩子推薦的那些好書,尤其是所謂的“必讀書”,尤其是一些名著,孩子卻並不願意去看,甚至很排斥。
第二個問題是孩子儘管看了很多的書,但是語文成績依舊不好,尤其是在閲讀和寫作幾乎看不到任何的成效。
這個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尷尬了,明明知道讀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讀了很多卻並沒效果,最關鍵的是孩子還不願意去讀,有太多太多的大人包括是學生都非常糾結這件事情。
我認為很多人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想得或許簡單了,也可能是因為看了太多關於閲讀重要性的內容之後,使得自己誤認為只要多讀書孩子語文成績就一定很好……
的確,多讀書是學好語文的一個條件,是一個有益的影響因素,而且還很重要,但是它們之間不是一個必然的關係!
還記得大學教授甚至是文章作者自己也做不對現代文閲讀題的事嗎?
很多人把這事兒當成笑話。
確實挺可笑的,但是這就是語文考試的特點——在有些地方它的答案是唯一的,在有些地方它的答案是相對開放的。而這一切既有語文教育的原理支持在裏面,還有的就是為了便於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下進行比較。
多讀書卻考不了高分是很正常的。
因為語文的考試不會直接去考你那些閲讀的書目內容——儘管在當下的基礎教育階段為了督促學生讀書會在考試中加入對一些必讀書的考查題目,但本質上只是為了督促……
很多孩子所謂的“讀書多”其實讀的很多都是不太具有“文學性”的書,比如我就發現一些孩子對玄幻類、推理類、科學等類型的書籍會比對文學類的更有興趣,而那些“必讀書”往往孩子真的是不愛看、看不進去。
而即便是看了讀了,由於只是“看”,而沒有思考、感受更沒有去做一些“筆頭”上的工作,那麼這樣的閲讀方式想要體現出閲讀效果來,你需要讀很多很多才行。
所以我們看孩子讀書真的不能只從“數量”上做要求。
這其實就是很多學生讀書看上去很多,但是對語文成績提高並沒有太明顯幫助的緣故。
但是其實也是有的——最起碼往往他們的閲讀速度會比那些讀書少的學生要快,而這點也很重要。
其實語文考試的內容主要側重兩方面考察,一方面是語言的考察,另外一方面是文學素養的考察語言的考察。
一般來説通過課堂的學習各種練習以及對各種規則、套路的理解、掌握等訓練,對大多數學生來説終究是可以掌握好或者是掌握個差不多的。但年級升高之後,對文學素養的考察就越來越高了,語言的考察比例則會下降。
比如現在有些學校的初中階段考試也開始直接沒有基礎題而是把基礎的考查放到了閲讀這類題目中去考(目前初中這麼做的相對還是少一些),如此就出現了一個令很多人非常苦惱的問題——似乎考的內容跟日常學的內容關係不大……
千萬不能有這樣的認識。
我們説固然語文當下的教和考感覺是是存在了加大的偏差,但其實所考察的內容完全大部分都可以在課堂上找到的。
基礎知識部分課堂上不能保證的主要是一些文學常識的積累,這點因為課內幾乎沒有這個授課內容,但是圍繞一本教材(尤其是涉及到的作者、代表作等)的相關文學常識是可以掌握的。
至於諸如修辭、改句子等這類題目也是日常學習的重點的內容。
而課本的講解、解讀本身其實就是在教學生如何去做一篇“閲讀”,並且高年級之後,老師們一定會跟孩子講面對怎樣體裁的一篇文章,什麼樣的問題需要採用怎樣的答題“模板”,需要抓住哪些“採分點”等等。
不是老師沒講,很多學生掌握不好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或者沒記住這些要求,或者僅僅只是“記住”了,但是並未在生活中去多加練習,所以就導致了很多學校你去考他們答題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項的時候他們能説出來、寫出來,但是讓他們去靈活運用就不行了。
而這點在學校裏的學習時間是絕對不足以讓學生們靈活掌握的。
因此學生在這方面不足的話(其實多數學生都在這方面能力不足)你只能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了。
我推薦兩個方法:
1、找個能力、口碑都很好的老師專項補習。
如果只是為了提高閲讀、寫作能力,建議不要去報機構的課程,最好就是找那些個人開辦的輔導班或者到家裏上課的那種,是不是在職老師不一定,但是在職的一定會更好一些。
尤其是因為在職的老師他們往往或者參與出卷或者參與批卷,即便是都沒參加過也會參加過圍繞這些事情的各種會議、教研活動等等。
所以在這方面他們的專業性會比任何教育機構都強——教育機構其實也要去圍繞這些東西設計教學大綱和課堂教學的。
最關鍵的是這樣課,老師們通常是不會像機構那樣“擠牙膏”、“留一手”的。
2、自學提高
考慮到上面的資源比較難找或者有家庭負擔不起這個成本,那麼通過自學也是可以的,只是效率可能會略差,即需要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隻要堅持做下來也會有大踏步提高的。
我給的方法簡單而粗暴——直接買一本帶有詳細解答的閲讀教輔,這類書很多,比如階梯閲讀、閲讀訓練80篇、閲讀全解、黑馬閲讀、一本、53天天練等等非常多。
關於教輔的問題我這裏建議你不要聽我的,也別聽網友的,最好的就是問問孩子的語文老師,或者是問問當地的其他班、其他學校的孩子也是同年級的朋友們,看看他們大都用的是什麼。
一般來説一套教輔能夠在一個地方得到比較廣泛的使用,那麼這套教輔肯定是首選。
使用的時候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父母能力夠而且時間也充足,那麼可以自己也去把相關類型的閲讀答題方法等學習一下,然後結合這答案提前先把要讓孩子做的那些看看、理解一下。然後等孩子做完之後,結合着這些方法、文章、題目和答案跟孩子分析為什麼要這麼答。
我認識一個我們這裏的媽媽她孩子初一的時候學習非常好,但就是語文成績尤其是在閲讀上總是丟分嚴重,這媽媽是全職媽媽,於是她就按照上面説的去做,結果她孩子的語文成績不到半年就提高起來了,一直都是班級、年級乃至全區前幾名,中考的時候輕鬆考入最好的高中。
不過這個方法確實對父母要求高了,如果父母搞不定,那麼就用第二種。
第二種方法是孩子自己來做上面的這些事情。
而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其實就是把老師課堂上講的或者是自己從網上、教輔行整理的那些方法、技巧進行對照的運用練習。
不用每天都做,每週做2、3篇即可,但是每一篇做完之後都要對照答案作分析、做記錄和總結(重點),就是按照老師説的體裁、不同的問題的答題“模板”、採分點等等去進行整理。
這種方式堅持下來也會有非常顯著的提高。
切記不要像很多學生似的只是做,然後對照答案批改完只看錯在哪甚至連改錯都不改……
至於作文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尤其是對於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説,絕大多數考試的作文要麼是寫人的,要麼是寫事的。
所以如果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孩子日常只需要1-2篇這樣的範文就足夠了。
反覆打磨,反覆修改,不斷完善,而考試的時候但凡能夠用得上就不要重新去原創一篇去。
但這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往往這樣的孩子很不願意再寫別的內容了……關於這個問題家長要好好引導,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孩子的老師通過給孩子佈置“定製”學習任務的方式督促孩子去做。
比如我孩子其實就存在這個問題,而我去要求孩子多寫不同題材作文的話他就不願意去寫,但是我拜託孩子老師去提同樣的要求時,孩子就答應了。
而多讀書的作用其實在閲讀和作文上都是會或多或少體現出優勢來的。
除了他們的閲讀速度會更高之外,他們的語感會更強,捕捉關鍵信息會更準確……
所以多讀書是一定要堅持做的,只是在書的選擇上要稍微調整一下——不必非得都轉成那些必讀書,如此孩子可能會真的一本都不看了,最好就是穿插着看。另外就是多給孩子找一些資料、影音等來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助讀”。
提高語文成績不是一日之功,也真的不需要每天搞得都那麼辛苦,最關鍵的是用正確的方法在正確的路上堅持走下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