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北進入華北,為什麼只能走山海關?如果你去冷口、喜峯口走一走,你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説法,筆者去過除山海關之外的冷口、喜峯口、徐流口、青山口等地,得出這麼一條結論:在古代,從東北進入華北,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必須走山海關這條路,山海關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關。
我國東部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人類重要的活動集聚地。連接三大平原的通道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而山海關就是扼守在東北與華北平原的關口,徐州也會同山海關一樣成為華北平原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必經之地,地理學上把這樣的地貌和位置稱之為“關”或“口”。
從關中平原進入華北平原北部,有太行山八陘通道之説,燕山山脈也有類似於太行八陘的關口,如山海關、冷口、青山口、喜峯口、古北口、居庸關等。上圖,距離山海關最近的關口是冷口,位於遷安市、青龍滿族自治縣交界處。冷口位於燕山山脈東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蜿蜒起伏的山脊上萬里長城東西向延伸,有一條涼水河切斷了燕山,形成了這座關口,長城、涼水河、燕山構成冷口關的重要地形地貌。
冷口關目前只有一條公路通向關外,在古代像今天這樣的公路都難以修建,只能依靠關口內的一條羊腸小道通過牲畜或人力為運輸動力,難以承載輜重糧草運輸,這不僅滿足不了戰爭物資的需求,也難以提高運輸效率。
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冷口這樣的關口,糧草運輸都難以保障,也就失去了謀劃一場戰爭的客觀基礎,加之這樣的地形關口,與山海關一樣有軍隊駐守,只是兵多兵少而已。為此冷口雖然也是可以通行到關內的關口,但不具備通行條件,即使是抗日戰爭時期,這裏仍然是難以攻克。
喜峯口是灤河切開燕山山脈後留下的一個關口,這裏有一座潘家口水庫,成為灤河上游一座重要的水利樞紐,由於水庫的修建,抬高了灤河水位,把東西綿延起伏的長城淹沒在水庫之中。喜峯口地勢險要,關口狹窄,兩邊是高聳的山脈,河谷邊有一條公路從這裏穿過,北部有個地名叫鐵門關,相對於兩邊高山來説,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這座關口有一段光榮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喜峯口成為阻擊日寇,痛擊日寇的重要關口,29軍大刀隊,手執一把大刀,夜襲鬼子駐地,殺得鬼子丟盔卸甲,鬼哭狼嚎,大長了中華民族誌氣,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的讚歌。
北京城北部還有一座似如喜峯口、冷口一樣的關口——古北口,地勢險要程度彼此相當,它們既是長城上的關隘,也是燕山山脈的地形關口,自長城修建之時,這些地勢險要的關口成為阻止少數民族南下的通道,古代由於居地勢之險要,擁兵自重,難以突破,即使有突破之慾望,但也需要反覆爭奪,經過一場場血腥的戰鬥,還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加大了戰爭的風險程度。
山海關卻與上述關口不同,這裏是山與海的交界,山前平原地勢平坦,地形開闊,非常有利於組成一場更大的戰爭,對於後勤補給也能依靠地形的優勢,保證戰爭物資的充足供給,戰爭需要的水源、糧草、輜重會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自古至今,大兵入境,沒有開闊的地形無法展開,眾多關口中,只有山海關才具備兵團作戰的地形條件,成為打通關內外之路,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