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北宋有政治抱負的頂級文人,兩人都創造了大量文學價值很高的作品,兩人都不侷限於文人的身份,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理念,並且有將理念執行下去的決心,兩人早年私交甚篤,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王安石得到神宗的信任後,開始了以富國和強兵為目的的大規模政治改革,出人意料的是,司馬光成為了反對改革的大臣中的中堅人物,甚至領袖人物,他對王安石改革政策的激烈攻擊是出於對老友飛黃騰達的忌憚,還是政治理念不同的結果呢?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發現,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私德極佳的人物,他們不貪戀物質生活,不追求金錢美妾,兩人最大的目標是將自己的能力貢獻給大宋朝廷,他們在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的相似之處。
兩人的爭執完全出於政治理念的不同,在北宋的財政和軍事政策上,王安石的激進和司馬光的保守,王安石變法過程中的專斷,兩人對於儒家哲學思想不同方面的偏重,才是引起兩人大量衝突的根本。
在政治鬥爭中,雙方都努力將戰火從人身攻擊的範疇轉移到具體的執政措施上,在政壇的沉浮中,兩人甚至還在盡力地保全對方的安全,他們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樣本。
一.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的質疑,確實也是王安石變法措施中的弊端
1.侵官,生事,徵利,拒諫
熙寧變法不久,司馬光就不能忍耐王安石的變法了,他連續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將自己認為的變法的主要的弊端指出來,希望王安石能夠考慮其他官員的意見,對變法進行整肅。
這四項看法都直接指向了變法的要害之處,筆者認為,司馬光對於王安石几項變法的研究,從理論上甚至高於了變法派大部分的大臣,他的反對不是看站隊的朋黨之爭,他是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待變法的利弊的。
大規模的對權力的佔有,對民間財富實際上的侵佔,對於朝堂內一言堂的塑造,王安石變法的這幾個弊端當然存在,然而就和商鞅變法一樣,對於變法這樣激烈的政治改革來説,一個高效的完全體現王安石意志的政務處理系統才是成功的關鍵,王安石願意犧牲官場上的那種融洽的民主風氣,來換取實在的富國強兵。
這是從政治的本源上對於司馬光的冒犯,這個從小對規則和等級看得很重的大臣,這個聰慧到砸缸救人的大臣,絕不是束手待斃的存在,司馬光對新法的攻擊是劇烈的,在被王安石寫信駁斥後,他憤然退出官場,去寫他的資治通鑑了。
2.對於藏富於民和國家強盛的選擇
王安石的變法中,高效地斂財,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中對於政府完全操控財富的法令,是變法的基礎,變法第一年就增加的三百萬貫銅錢的税收,錢事實上是從百姓的口袋裏轉移到了朝廷的庫房中。
王安石國家管控的財政政策,也是他受到保守派攻擊最集中的一個點,王安石認為財政政策由專門的精通的官員來運行,官員代替百姓管錢,是國家收入上升的關鍵,這是希望政府是服務性政府,財富藴藏民間的司馬光絕對看不下去的。
這是標準的政治理念的碰撞,是國富民窮好還是民富國窮強,這樣的辯論甚至要衍生到是否北伐的國策之爭,到底是勒緊褲腰帶強兵富國,打敗遼國奪回幽雲十六州,還是讓百姓更加的富足,安居樂業的等待遼國自己的崩潰,這是北宋國策的爭執,司馬光的攻擊沒有絲毫的私心,他是站在國家的利益考慮問題的。
3.政治上的爭執實則一直保持着剋制
王安石對於司馬光的來信,回擊得很犀利,兩人都是文學大家,文筆不相伯仲,而事物具有的兩面性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存在的,政治爭辯在當時更多的是看統治者的傾向,神宗看看鼓起來的腰包,自己是支持王安石的。
而對於司馬光的罷官,對於蘇軾等大量保守派官員的被貶官,王安石還是做了政治上的保護的,在烏台詩案中,王安石親筆寫信給皇帝,認為盛世不應該因為政治去誅殺擁有大才的人才。
簡單地講,王安石雖然下手絕不猶豫,但是他更多的是將變法面前的攔路石踢開,他不是想要人身傷害那些意見相左的官員,他想做事,他想看到變法迅速提高北宋的國力。
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攻擊根源在於對於儒家學説的理解
1.對荀子喜愛異常的司馬光
司馬光對儒學的看法,從對荀子的推崇可以看出一二,眾所周知,荀子認為禮才是社會交往最重要的因素,而司馬光的“國之治亂本與利。”和荀子的思想高度的重合,司馬光雖然看上去一直是一個謙謙君子,但是對尊卑和規則其實看得非常重。
這樣的人,從現代的心理學分析,是牴觸大規模的改變的,他是千年秩序維持延續下去的守護者,而對於孟子,司馬光則在很多的地方看不慣,他認為孟子的“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是對社會規則的挑釁,這點也和王安石造成了極大的不同。而對荀子人性本惡道理的讚賞,是司馬光優於王安石的地方。
王安石長於做事,他理想化的變法設想,對人無條件的信任,是後來熙寧變法很多良法成惡法的關鍵,而司馬光對人的劣根性看得更透,他知道剛猛的,一廂情願的推行變法,都是非常危險的舉措。
2.尊崇孟子的王安石
與司馬光相比。王安石更推崇有些傲岸的孟子,孟子對君臣關係的看法,也被這位不修邊幅的重臣所欣賞。“以孟韓之心為心。”
成為了他的哲學方向標。由於熙寧變法得罪了大量有保守思想的官員,這也造成了北宋朝廷,一時間攻擊孟子思想成為了潮流,而對於荀子,王安石則大大的牴觸,王安石變法讓很多人認為他有法家信徒的嫌疑。
確實,對韓非子的喜愛,做事魯莽粗暴,更重視結果,讓王安石被一些傳統的文士所不喜,這其中就有司馬光,這種內心深處哲學思想的交鋒幾乎是無解的,變法簡直等同於文臣的比武,在思想的交鋒中,司馬光是絕不會退縮的。
三.從具體的實例看司馬光的對事不對人
1.兩人都是私德很好的政治人物
司馬光是不會從攻擊王安石中得到物質獎勵的,和王安石一樣,他也是對財富非常淡然的人物,這個拒絕納妾以至於沒有親生子嗣的大臣,沒有王安石的狂放,卻簡樸內斂,在科舉考試成功後,帝王的宴席上還謙遜的拒絕佩戴花朵。
王安石是著名的吃菜只吃面前的那一盤,而司馬光埋葬妻子,居然要賣地才可以完成,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私德無暇的人物,司馬光的攻擊,非常的純粹,沒有絲毫私利的考量。
2.兩人都不曾結黨
説實話,王安石的剛愎固執的個性,確實給他豎立了不少政敵,他用人主要就是看支持不支持變法,但是筆者是理解這個天才的苦衷的,王安石難道不知道變法的阻力重重嗎?政治上表現的不知變通,強硬只是想讓那些其實沒有真正的政治思考的攻擊者知難而退啊。
然而司馬光明顯不是那樣的人,王安石的選拔人才的做法,引起了這個傳統意義上的謙謙君子的狂怒。
筆者認為,整個變法中,這方面的意氣之爭王安石要負主要責任,你用的那些人,大家都知道不是正人,你卻還處處維護,這怎麼能不讓人抓狂呢,但是難能的是,司馬光和王安石身邊不可避免聚集起來的人,卻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朋黨。
結語:
“介甫文章結義過人出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遂非。”從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政治生涯對立的根本了,對於王安石的氣節和文章,司馬光是欣賞的。
但是司馬光認為王安石做事激進,不通人情世故,過於追求結果,他的變法不可能成功,這些説法的正確性是有待商榷的,但是從側面説明了司馬光確實是一個就事論事的人,他不是用陣營來看待政治是非的。
司馬光作為北宋保守派的旗幟,作為王安石早年的好友,很快地就廢除了新法幾乎所有的變革,這種行為間接的造成了王安石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司馬光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大臣,對於尊卑等級和祖宗看得很重,他為人清廉,可以説對王安石的政治攻擊完全出於理念的不同,然而其實,這樣的君子之爭才更不可調和,從做人和結果來講,司馬光獲得小勝,但是對於北宋整個的國運來説,這個人是不是斷送了北宋,甚至整個華夏文明圈一次難得的飛躍機會呢?
參考資料:
《宋史》
《傳家集》
《王文公文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