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代皇族怎樣劃分等級,為何權傾朝野的和珅,看到旗主都乖乖下跪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我們看《雍正王朝》《甄嬛傳》這類清宮劇的時候,常常會被裏面名類繁多、稱呼各異的爵位弄得滿臉問號。親王、貝子、貝勒、國公,到底哪個更大啊?
其實,這類讓人眼花繚亂的稱呼,都是清朝封賜皇族的爵位。這些爵位有的名稱太過相近了,以至於一般人特別容易把它們弄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清朝的這些皇族,究竟是怎麼劃分等級的。
在清朝之前,歷朝歷代的皇族一般都會在成年時“裂土封王”,這也是統治者為了維繫自己的統治,而想方設法幫自己找的“內援”。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以支系藩王拱衞皇室,號稱“屏藩皇室”。當然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養“豬”專業户嘛。
有鑑於明朝的慘痛教訓,清代皇族的皇族們,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了“裂土封王”的福利待遇。不僅如此,他們除了沒有自己的實際封地外,就連一個像樣的名頭都沒有。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過得多慘。清朝的皇族總體來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被稱之為“覺羅”,而另一部分則是所謂的“宗室”。
他們需要根據身份的不同,佩戴不同顏色的腰帶。宗室們佩戴象徵皇權的黃帶子,覺羅則是稍次一些的紅帶子。久而久之,民間開始用黃帶子與紅帶子來稱呼這兩類皇族。
宗室是指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那的後代,在血緣關係上他們要更加接近皇帝的嫡系,而覺羅們則是塔克世兄弟們的後裔,因此算是清帝的支系血脈。事實上,“覺羅”二字在滿語中,本就是“遠支”的意思。
當然了,事有例外,一些因為觸犯族規而被逐出宗室的宗室子弟,從待遇和規制上會被劃為紅帶子一等,他們被稱為革除宗室紅帶子。總體而言,清朝的皇族就是依靠血緣關係上的劃分評定遠近親疏的。
紅帶子雖然只是皇室的支系,但依舊能夠享受到遠超普通旗民的待遇,即使是地位較低的覺羅,一旦到了20歲,如果還沒有官身和爵位,就可以每月去宗人府領取2兩的“養身銀”,以及每年額外貼補的米四十二斛二斗。除此以外,對於這些皇室宗親,身為族長的皇帝顯得格外大方,在婚喪嫁娶時,他們同樣可以享受朝廷給予的補貼。
覺羅尚且如此,地位身份更加尊貴的宗室們,待遇就更好了,他們除了“養身銀”要比覺羅豐厚一半以外,宗室後裔還可以使用四品的補服和頂戴。相比之下,覺羅們只有在乾隆朝有過這樣的機會。
無論是覺羅和宗室,這些涉及方方面面的貼心待遇,讓他們無疑成為皇帝陛下最忠誠的擁躉。
而宗室們的待遇還遠不止如此,清朝單獨為宗室設立了獨特的爵位系統。這一爵位體系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差別。一些地位尊崇的宗室會被稱為“入八分”,所謂入八分指的是宗室貴人們可以享受的八項禮儀性待遇。
當然,這些禮儀性的待遇其實還在其次,對於一些務實的宗室而言, 入八分真正的好處是有了自己的“旗份”。這裏説的“旗”自然指的是八旗。
這是一種極為嚴密的等級體系,從最低級的“牛錄”到最高級的“固山”,他們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等級森嚴、結構清晰的統治體系。八旗體系在滿族入關前的軍事征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説到底,它還是愛新覺羅家的私產製度。
八旗之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是所謂的“上三旗”。它們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在皇帝選闢御前侍衞時,出身上三旗是最硬性的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就是我們常説的“天子親兵”。
而“下五旗”則不同,它由宗室皇族中入八分者所統領。只不過,交由誰統治,一般是由皇帝決定的,因此如果成了入八分宗室,不僅意味着他們有了更加尊崇的地位,同時也意味着他們有了可供自己調遣支使的牛錄。
尤其是對於一些親王來講,如果能夠成為某一旗擁有牛錄最多的旗人,那麼他就自動成為該旗的旗主。這些旗主的地位有時候遠勝朝廷內的一品大員。
《鐵齒銅牙紀曉嵐》裏面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橋段:權傾朝野的和珅在遇見了正紅旗旗主後,不得不下跪請安。這並不是電視劇亂拍,事實上,在滿族人看來,旗主就是旗內所有人的主子,因此旗人無論地位多高,在見到旗主後都要先下跪向主子請安。因此,即使是對於宗室來講,“入八分”的意義極其重大。
宗室們的爵位按照大小排列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其中從和碩親王到奉恩輔國公是入八分宗室,在這之下則是不入八分宗室。
這些入八分的宗室們地位之高,幾乎為清廷之最,在清廷進行正式朝會時,一般會將朝臣分為三班,其中第一班就是所有的入八分宗室。第二班是與滿清素來親厚的蒙古王公,最後才是滿漢大臣以及那些未能入八分的宗室。
可以想象,只要成為入八分宗室的一員,就意味着一個人進入了大清帝國最高權力場,前途也就無可限量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