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您怎麼看,可以跟小編交流交流哦,小編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此時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對這篇文章充滿好奇與耐心嗎?
梁啓超丨致信人生之旅歷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靡。切記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人們常説“現在是個‘拼爹’的社會”。
‘拼爹’是人們對自己現狀的一種抱怨和不安全感的反映,從中也能折射出人們對“好爸爸”的追求。
那,什麼樣的爸爸,才是真正的“好爸爸”呢?
好的父親,是孩子一生的福報
如果一個家庭裏,父親有格局,又顧家,還會教育子女,這不但是家庭的幸運,更是孩子們一生的福報。
近代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父親,堪稱父親中的典範。
他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好的教育,還是得拼爹。
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更是戊戌變法領導者之一的梁啓超。
梁啓超這個爹當的到底有多好,不妨來看看他的孩子們。
梁啓超一共有九個孩子,“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説的就是他們家。
“三院士”分別是他的長子梁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五子梁思禮,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他幾位分別是詩詞研究專家、軍官、圖書館學專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等,沒有一個人拖後腿。
儘管一生忙碌,梁啓超從沒忘記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
為多跟兒女溝通,把兒女們培養成才,梁啓超工作之餘,用寫家書的方式教導兒女,一寫就是幾十年。
而在梁啓超人生最後十年裏,他經常寫家書到後半夜。
身邊人都勸他好好休息,卻擋不住他對兒女的關愛之情,一不小心就寫了一百多萬字。
後人為了研究梁啓超的“育兒經”,把他寫給兒女的信編輯成《梁啓超家書》,如今再研讀這本温情滿滿的家書,才真的體會到什麼是父愛如山。
父親有趣,孩子更樂觀
梁啓超從不正經喊孩子的名字,每個人都有愛稱。
他給大女兒梁思順寫的信最多,稱呼也是花樣百出,從“嫺兒”到“我的寶貝思順”再到“大寶貝”,對大女兒的愛真的呼之欲出。
甚至在1923年1月的信中説:
“寶貝思順:我現在回家看見許多小寶貝,忘記了你這大寶貝了,把三張好玩的小照寄給你的三個小寶貝罷。”
就這一句話出現了四個“寶貝”,而且每個孩子除了都是他的寶貝外,還各有諢名,思懿是“司馬懿 ”,思禮是“老白鼻”(old baby)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你能想象出赫赫有名的梁啓超,居然會跟兒女撒嬌嗎?
1923年2月他跟思順説:
“幾個月沒有飲酒了,回家兩天就是你媽媽生日,我想破戒飲一回,你答應不答應?”
不知道思順會不會答應父親的要求,而願意拉下老臉跟女兒撒嬌的父親,即使是現在,也真的找不出幾位了。
梁啓超晚年時,因為身體出現問題,被家人要求減少工作量,他就跟思順訴苦説:
“醫生説不準我讀書著書構思講演,不准我吃酒。我的寶貝,你想這種生活我如何能過得?”
這些家長裏短的碎碎念,梁啓超都事無鉅細地跟孩子們説,一位有趣的父親形象更是躍然紙上了。
伴隨着一封一封家書長大的孩子們,都浸染了父親的樂觀開朗的個性,遇到困難從不退縮,哪怕遭遇生離死別的打擊,都始終挺直了脊樑。
1938年思順的丈夫周希哲去世以後,她獨自撫養四個孩子,從未被生活壓垮,父親帶給她的樂觀讓她從不懼怕任何暴風驟雨。
冰心曾説過,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但梁啓超不是沉默的父親,他把對孩子們的愛,都化成家書中一樁樁一件件有趣的事情,成為每一個孩子樂觀前行的動力。
父親有愛,孩子更自信
央視《讀書》欄目曾做過一期《梁啓超家書》的節目。
請來《梁啓超傳》的作者解璽璋先生,主持人問:“您對梁啓超先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他説:“他對子女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
這種愛不僅發自內心,更是直接表達出來。
1916年3月寫信給思順的信裏説:
“吾此時深望吾愛女,安得汝飛侍我旁耶?”
他把對思順的想念説得這麼直白,讀到信的思順心裏一定是滿滿的幸福吧。
而在當今時代,不提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能夠陪伴孩子超過兩個小時的父親又有幾位呢?
後來幾個孩子遠赴加拿大,梁啓超牽掛不已,孤身一人在家竟算出了孩子們的抵達時間,在信中説:
“你們到温哥華那天,正是十五。我晚上在院子裏徘徊,對着月想你們,也在這裏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
多有畫面感!
梁啓超對孩子的愛,當然不是嘴上説説而已,他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特長,時時為孩子們人生道路提建議。
1923年梁思成因身體原因,延緩一年出國,他感覺非常焦躁,梁啓超開導他説:
“人生之旅歷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靡。”
拳拳父愛在字裏行間流露,更讓性格內向又敏感的梁思成,安心地把身體養好。
想想當今時代“喪偶式育兒”現象的普遍性,不禁感嘆梁啓超真是一位好父親。
高爾基説:“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
梁啓超家書裏藴藏的對孩子的愛,是一部震撼孩子們心靈的鉅著,更是孩子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父親有學識,孩子飛得更高
梁啓超被公認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更是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
車載斗量的學識,成就了梁啓超的一生,而這些智慧都通過家書,傳達給孩子們。
1919年12月他寫信給梁思順説:
“得十月二十一日稟,甚喜,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一心向往民主的梁啓超,經常把兒女的個人小事上升到家國高度,教導孩子們承擔社會責任。
他説: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正因父親的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把復興民族為己任,在各個領域努力進取,個個開花。
儘管自己是時代領袖,梁啓超卻從不會壓制孩子,他只是給出建議,讓兒女們自己掌握人生的決定權。
梁啓超説過:
“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困苦危險中,把人格能磨鍊出來。”
這才是一位父親的大愛,他不會把孩子們囿於一方小天地裏,而是放任孩子們去廣闊的天地中闖蕩去。
路遙在《人生》中説:“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梁啓超在家書中,總會通過隻言片語的人生哲理,幫助孩子們撥開人生中的迷霧,才讓孩子們的人生站位更高,飛得更遠,境界更寬廣。
唐詩《春望》中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在中國近代百年動盪歷史中,梁啓超不僅功勳卓著,更是給後人們樹立了好父親的榜樣,一封封詞真意切的家書,卻要比萬金還珍貴。
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新春佳節裏,你是否用濃情厚意的感情,教育兒女更好地成長?
是否願意親身實踐,改變自己,成為孩子們努力的榜樣?
一百多年前的梁啓超能做到的事情,現在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做不到?
要知道,你一字一句寫下來的家書,一言一語發出的教誨,都會是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更會是孩子最寶貴的人生禮物!
文 | 心海一隅 · 主播 | 賞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