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起,濟南市開通學生心理關愛熱線87—525—525(撥起·我愛我·我愛我),傾聽孩子成長的煩惱與迷茫,關注父母育兒的困難和焦慮。
臨近開學,濟南市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推出愛“心” 公益課系列,“熱問優答”“心理微課”“諮詢師直播”“專家訪談”,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公眾解疑答惑,以更專業的態度、更細緻的服務、更温情的陪伴,引領更多家庭構建和諧親子關係,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開學焦慮別擔心,貼心攻略來幫你
每次暑假結束前,心理熱線會出現兩個小高峯,一個是離開學還有一週的時間,曾經諮詢過的家庭會再次來電,比如上學期孩子成績下降很多,因為同學矛盾換過宿舍等情況,他們會提前擔心開學後問題重現。另一個小高峯是開學後的一週內,很多學生出現不想去上學的情況,家長軟硬兼施就是沒辦法,不得已打電話求助。
開學確實是一個容易引發焦慮的節點,令人不快,但反過來想,如果孩子能借此機會,學會面對壓力,紓解焦慮,就比別人多一點點處理焦慮的能力,日積月累,節約大量的情緒消耗,會讓一個人受益無窮。而家長是最貼近孩子,也是最能支持到孩子的人,所以如何從家庭的角度幫助孩子多一分成長呢?
●假期作業一點沒動,家長能不着急?
近期,心理熱線接到這樣一通電話,家長説快開學了,孩子的作業都沒怎麼寫,一提作業,孩子就不高興,媽媽很着急卻沒辦法。媽媽説自己是容易焦慮的性格,有一顆玻璃心。總是擔心所有的事情,哪怕身邊人都説:這沒什麼,你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接受懲罰,但是自己卻做不到,總是設想最壞的結果。
媽媽認為孩子是比較敏感,承受力差的,所以自己必須提前幫助孩子設想所有可能性,才能避免孩子受傷害。但真的是這樣嗎?經過心理諮詢師和媽媽一起梳理,發現孩子有時候確實會膽小,但有些時候是很勇敢的,比如他被同學欺負的時候,自己解決了問題,不僅沒被欺負還成了班委,這件事是事後媽媽才知道的。
説到這裏,諮詢師問媽媽,既然我們看到孩子是很勇敢,並且很會處理關係的,那帶着這個看法,我們再看孩子作業的問題呢?媽媽突然有點感慨,發現以前的想法有點片面,停了幾秒鐘,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她猜測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寫作業,很可能因為自己的催促太頻繁,一提到作業,孩子就認為,媽媽又要開始嘮叨,所以才如此逃避。以前的假期,雖然都要到最後一刻,但最後都寫完了。
這就是典型的,一旦父母代替孩子焦慮,孩子反而拖拖拉拉一點都不着急。比如媽媽特別勤快,那女兒通常什麼家務都不會做;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卻特別貼心懂事。所以父母自己先調整狀態是極其重要的。
另外媽媽為什麼要代替孩子焦慮呢,這個媽媽就是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和自己是一樣脆弱焦慮的,或者認為孩子“應該”怎樣。其實很多親子問題恰恰是來源於這一點,有些父母的性格是很外向的,看到孩子喜歡獨處、不善言辭就會認為這樣不好,就不斷鼓勵孩子出門,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如果不領情,父母就不舒服甚至和孩子有衝突。接受每個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否則越想改變孩子,衝突就越多,孩子也不能健康的發展。其實內向的孩子有更強的思考能力,在交友方面更容易有深刻長久的關係,給孩子多買幾本書,或者同意他自己在房間裏鑽研感興趣的機械遊戲可能更好。當他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且會主動利用優勢的時候,他自然會自信會開心。當家長放下“以為”和“應該”的時候,才更容易發現孩子本身就具備的天賦。
●一提上學,全是“問題”
另外也有一些孩子,他們確實會對開學感到焦慮和害怕,並且也不是家庭原因引發的。有一個高中女生來電,説選科重新分班後,和這個班的同學不是太熟,就被孤立了,比如需要分組學習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己就被剩下了,沒有人跟自己一組。非常擔心開學以後又要面臨這個情況,很害怕和無助。最令她痛苦的是,自己從來都是很受同學歡迎的,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該被這樣對待,越想越覺得委屈。
我又問她,那你上學期是怎麼“熬”過來的呢?她説自己原來的班裏有幾個好朋友,經常安慰她。給到她信心和希望,感到温暖。我又帶她思考,為什麼還有以前同學願意支持你,她説因為我也在她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安慰過她們。所以形成了要互相幫助支持的關係,這份温暖就可以相互傳遞。而自己的善良和主動關心,説明自己是有能力維持高質量的友誼的。
困難還在那裏並沒有改變,害怕也依然存在,但是當她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資源和能力的時候,她就可以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從“大家都孤立我”變成“真心朋友一直陪伴在我身邊”。女生就能客觀地看到,並不是自己做錯了,剛分班就是會有一個過渡階段。被孤立的情況在每個班裏都會發生,但一般也都是一陣就過去了,不會一直孤立一個同學。何況還有這麼多以前的好友在支持自己,就覺得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真心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的孩子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那家長的接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上來就貼標籤,而是好奇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去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情。然後幫助孩子尋找積極的資源,也許這個資源裏藏着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許這些資源能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那麼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勇敢,變得自信。
●問題不是問題,是失去功能的解決方案
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説:問題並不是問題,問題只是解決辦法,比如:不上學是解決辦法,抑鬱也是一種解決辦法,問題是失去功能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需要問“真正的問題”是什麼?第一個案例裏,孩子不寫作業是對媽媽嘮叨的反抗,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媽媽的嘮叨,嘮叨來自於媽媽的焦慮,所以媽媽不焦慮就好了;第二個案例裏,女生不想開學是認為自己孤單無助,真正要解決的是女生“糟糕至極”的想法,帶她看到其實自己有能力經營友誼,生活沒有那麼糟糕會好起來的。
所以如果有親子關係的衝突,那麼家長們可以更多的關注和思考這些問題,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覺察自己的狀態,是不是自己比孩子更加焦慮?
客觀地看待孩子,接納孩子性格,其實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天賦不被問題困住的辦法,就是把問題看做一種提醒,去好奇背後的原因。
●貼心攻略
1.家長以身作則,喚起新期待。當你希望孩子克服開學焦慮時,家長首先要做到對新學期生活充滿期待,喚起孩子對新學期生活的嚮往。
2.及時調整作息,迎接新學期。包括飲食睡眠、精力的投注方向等。學生要將自己的作息時間調整成在校的狀態,提前適應開學節奏。
3.積極轉變信念,調整好心態。每個人都有煩惱、壓力、困惑,當你看到每個小夥伴都很不容易,並且還怡然自得、不離不棄、奮發進取的時候,你的動力將被激發,能量將被點燃,荊棘遍佈的前行路上,你並不孤獨。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