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實驗學校學生們安靜吃午飯。
記者劉嘉 攝
紅領巾實驗學校一年級新生把飯菜吃光光。
通訊員劉心悦 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光盤行動’體現的是文明,勤儉節約應該成為我們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良好習慣。”新學期開學了,記者9月2日採訪多個學校發現,“節約糧食不浪費”成為不少武漢小學、幼兒園開學第一週教育的重要主題。
小學生午飯前先背《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9月2日中午,紅領巾實驗學校的小學生們在校吃午餐。開飯前,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温習了一遍《憫農》,提醒自己節約糧食,不浪費。記者在現場看到,孩子們吃完的飯盒都乾乾淨淨,很少有剩飯剩菜。
12時20分 ,紅領巾實驗學校三(1)班孩子們洗手、消毒後排隊依次走到教室前,領取自己的盒飯。每個孩子領飯時,老師都會問一句:“這份飯多不多?吃不吃得完?”有少數幾個食量小的學生,表示吃不完一整份飯菜,班主任就用乾淨的飯勺撥出一小部分,盛在單獨的飯盒裏。
領到飯後,同學們沒有急着開動,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下,重温了一遍《憫農》,大聲背誦出詩句,然後才安靜地開始吃午飯。
開飯之前先背《憫農》,是紅領巾實驗學校新學期推行的做法。三(1)班班主任陳心怡説,背這首詩其實是提醒孩子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不要剩飯剩菜。此前,她請同學們做過節約糧食的小報、看過相關記錄片,潛移默化教育孩子們節約糧食。午餐時,各班老師坐在教室前,和孩子們一起吃飯,吃完後還會把餐盤給同學們“檢查”,帶頭“光盤”。
十幾分鍾後,孩子們陸續吃完午餐,將飯盒送到教室前的箱子裏集中放好,由食堂工作人員統一收回食堂清潔、消毒。教室裏有孩子用勺子颳着飯盒,要把最後一粒米也放進嘴裏。三(1)班女生徐燦檸説:“每一顆米都凝結着農民伯伯的汗水,我一顆都不浪費。”
“這兩天我們收上來的飯盒都乾乾淨淨的,基本沒看到剩飯剩菜”,該校食堂工作人員鄒新元説,孩子們的表現讓她很驚訝,尤其是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也很少剩飯菜,沒想到這麼小的孩子也都能做到不浪費糧食。
紅領巾實驗學校校長陳赤男説,小學階段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階段,從小養成每頓飯按需盛取、不浪費的好習慣,會伴隨一生。她還請全校學生做“節約糧食宣傳員”,向父母親友宣傳倡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幼兒園開啓“光盤進行時”
茄汁花菜、茭白小炒肉、筒子骨山藥湯、香噴噴的白米飯……9月2日中午,蔡甸區索河第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開始吃午餐,有小朋友和老師們的陪伴,孩子們吃得香甜。
幼兒園用特殊的“開學第一課”開啓別樣的新學期。老師們以“光盤行動”為主題,給孩子講餐桌禮儀,勤儉節約,文明健康。幼兒園園長彭鳳嬌介紹,孩子們的飲食安全嚴格把控,所有的食材都由品牌供應商當天送貨。幼兒園採取兩餐一點制(早餐、午餐、午點),每週由專業營養師制訂不同的食譜。
“綠色的豆米,紅色的胡蘿蔔加火腿腸,白色的芋頭燒肉,再來一碗紅棗枸杞雞湯,多有營養!”在蔡甸區直屬第二幼兒園,中餐開飯前,為了增進孩子們的食慾,老師們先向小朋友們介紹當天的午餐。經過老師們的引導,孩子們吃得格外開心。
9月2日,漢陽區鍾家村幼兒園的午飯時間,老師錯峯在食堂門口一米線處排隊領取幼兒餐點。進班後,保育老師將餐點分好,大班幼兒排隊自己取餐,小朋友按照自己的食量自主選擇餐點,食量大的幼兒選擇大份,食量小的幼兒選擇小份,遵循“端多少吃多少,不夠再加”的原則,不浪費一點食物。
蔡甸區常福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們在新學期開展“光盤進行時”系列活動。餐前,教師通過圖片的講解,讓幼兒明白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小朋友們要愛惜糧食。園長介紹:“幼兒園還將請家長和寶貝們參與21天光盤小達人打卡活動,將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真正付諸行動。讓孩子和家長彼此影響、相互督促,共同對浪費現象説不。”
記者劉嘉 楊幸慈 通訊員劉心悦 楊學工 餘少芹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