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九月份了 , 又是一個新的開學季 , 每當放假一段時間後 , 開學入園的時候 , 常常會遇到分離時大哭大喊的孩子 ,和默默的流下眼淚媽媽,而老師就成了把寶寶和媽媽分開的 “罪魁禍首”,甚至有的寶寶會對老師拳打腳踢,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更是捨不得跟寶寶分開。而這樣的分離情景就是我們常説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常常出現在上幼兒園時期。
不僅是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媽媽也會出現分離焦慮。
如何應對分離焦慮呢?
我們先從孩子和媽媽的依賴和依戀關係上來講起。因為依戀關係具有雙向性,因此,分離常常體現在媽媽和寶寶兩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單方面。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會經歷三次分離
第一次分離是出生的時候
胎兒在媽媽子宮裏的時候,不但血脈相連,而且情感相通,孕媽媽和胎兒彼此傳遞着情感的信息
“對於與人分離的接納心理,在母親體內慢慢形成,且產生一種幫助的態度,有益於母親與胎兒的關係”—《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胎兒在媽媽子宮裏的時候,通過臍帶傳送營養來維持胎兒在子宮裏的正常生命,而此時,胎兒和媽媽也存在着情感的連接,當孕媽媽心情愉悦的時候,這種生理上的荷爾蒙分泌會傳送給胎兒,讓胎兒也跟着愉悦,而如果產生不安、悲傷、生氣的情緒時,會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展的精準性。
有些媽媽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她的心理已經做好了準備,那麼準媽媽在執行如此重要任務的時候,她的肌肉相對鬆弛,子宮收縮引起的陣痛時間將會減短,痛楚也會減少,胎兒從媽媽子宮裏分娩出來的過程會相對順利。而有些沒有準備好分娩的準媽媽或者害怕這種過程,常常需要藉助藥物,胎兒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被生出來,因為這是媽媽無法提供正確的合作關係。因此母子身心方面的關係不協調,會增長產程或者使生產過程成為一種創傷。
媽媽和寶寶的共同的積極的努力可以讓分離更加順利。
第二次分離是斷奶時期
斷奶在寶寶的生命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當寶寶的牙齒出現,Ta能夠在環境中移動位置,Ta有了手的控制能力,能夠握住食物,所有這些新的徵兆的出現,表明寶寶已經準備好想更加獨立的生活方式邁進。這個時期,媽媽做好自己的心理準備和環境的準備,將會使斷奶更加順利。母乳就像另一種形式的依賴,也像子宮一樣,必須捨棄。原來的寶寶需要媽媽的乳汁才能夠得以生存,媽媽需要寶寶的吸吮來維持奶水的充足,這樣的依賴關係使得媽媽和寶寶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斷奶之後的寶寶仍然需要媽媽,但媽媽的代養任務會發生改變,這樣的依賴關係不在體現在母乳上,而是更體現在對媽媽情感的依戀,這時媽媽的代養任務發生了改變,這個時期更加註重情感的連接上。雖然不吃母乳,但感覺到依然有媽媽的愛在。不僅在生存上的依賴,還存在情感上的依戀。
正常的分離使得寶寶和媽媽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安全的依戀關係。
第三次分離是幼兒園
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個期間,寶寶一直是有專人代養,忽然有一天,孩子需要在一個環境中獨立的生活,對媽媽和代養人來説都會有很多的擔憂。所以,在剛入園的前兩個星期,最不願意分離的是媽媽,導致媽媽具有分離焦慮;而寶寶從一個熟悉的環境中來到不熟悉的環境,環境中還有不認識的小朋友和老師,這對孩子來説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正是這種考驗完成了孩子對生命成長的需求。媽媽和寶寶的這樣的依戀關係使得媽媽和寶寶在分離時都會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剛入園時孩子常常表現的,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反應形式。
幼兒園是孩子向獨立邁進的一大步,幼兒園的生活給孩子提供了社交的環境,在社交中形成與人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建構完善的人格。因此,到了合適的階段,送寶寶到幼兒園生活是任何好的家庭教育無法取代的。
媽媽無私的愛成就了這次分離。
什麼原因讓孩子和媽媽分不開?
媽媽和孩子不願意分離是正常的行為,媽媽不願意跟孩子分離,導致媽媽具有分離焦慮,這個時候是媽媽出現了猶豫、擔心等這種不確定孩子是否能夠獨立生活的能力時,如果孩子看到了媽媽的態度,感受到了媽媽的不願意分開的心理變化,那麼孩子也會出現不願意分開的心理,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對象將不能夠成功的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就會出現孩子入園經常需要媽媽,經常哭的現象。
如果你覺得我很堅定要讓孩子獨立生活,分離的時候沒有那樣的心理,可是和孩子分離還是很困難,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可以從第一次跟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分開時來談,試想一下那時我們是怎麼做的?為了不讓孩子哭,你是偷偷溜走的還是跟寶寶有足夠的分別儀式後讓寶寶看着你,你才離開呢?偷偷溜走雖然你看不到孩子哭,可是對孩子而言,這一刻媽媽還在房間,下一刻媽媽消失了,這會對0-3歲的寶寶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就會使得孩子每次分離時都會有狀況發生。
另外是親子陪伴的質量上,一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勝過一天的隨意的親子相處。親子陪伴中注重的質,在孩子0-6歲時,親子相處的時光中,我們多多的給與孩子肯定、鼓勵、擁抱,多一些親子游戲,親子閲讀的時光。那麼即使孩子在分離中沒那麼順利,在心理上也不會受到傷害。
面對分離焦慮,家長該如何做?
一、提前告訴寶寶
他需要上幼兒園了,並可以帶着寶寶到幼兒園與老師提前認識,瞭解認識新的環境。
二、信任孩子
孩子總是要獨立、總是要離開媽媽開始自己的社交和生活,他的心理已經做好了社交的準備,就像孩子已經做好了斷奶的準備一樣,放開孩子的雙手。
三、信任老師
既然老師能夠接孩子進入班級,那麼這位老師一定是一位有經驗,對孩子十分了解的老師。在幼兒園不會像家裏這樣,但把孩子教給老師我們是放心的。即使遇到一些小問題,及時跟老師溝通,而不要在孩子面前透漏任何一點不相信老師的信息。
四、分離儀式
一個小小的擁抱、親吻動作或者揮手説再見的動作,微笑着説再見,然後堅定的離開。
孩子和媽媽分離時,表現為哭、打鬧、躺地等各種“撒潑”的行為,但在媽媽接孩子時,孩子會開心的積極的迎接媽媽。這樣的孩子和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是安全的,媽媽對孩子的“撒潑”行為不用過於擔心。
應對分離焦慮,焦慮的不僅僅是孩子,更多的是家長,甚至是孩子已經度過了分離焦慮,而家長還處在跟孩子分離依依不捨的情感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情緒,更需要關注家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