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所有的開國皇帝,他自身可以沒有文化,甚至可以不會統兵打仗,但是一定要會用人。當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誰説過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但是最後這三大功臣卻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帝王因無情故能成帝王。劉邦並不是歷史上唯一殺功臣的皇帝,相比較劉邦而言,朱元璋的手段要更加強硬也更殘暴的多,當年劉邦殺韓信的時候,還是蕭何與呂后出名的,那朱元璋呢?
我們知道,朱元璋是歷史上有名的“乞丐皇帝”他的起點可謂是諸多開國皇帝中最低的,小的時候好幾次要被餓死,而朱元璋能打敗陳友諒,並推翻元朝統治,除了依靠自己的強硬手段之外,更重要的依靠便是他手下的開國大將們了。
朱元璋手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無不是百年一遇的名將,劉基,李善長,胡惟庸更是千年留名的謀士,可是他們卻全都沒有好下場,朱元璋要殺這些功臣也從來不含蓄,只要給對方安一個造反的罪名就可以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一案,朱元璋一共殺了包括宰相胡惟庸在內的3萬多人,其中甚至還有“開國第一功臣”已有77歲的李善長以及全家70多口人,在朱元璋駕崩之前,開國功臣們幾乎已經消亡殆盡,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殺的。
在被殺的眾多的開國功臣中,劉伯温算是比較幸運的,史料記載他最後是病死的。不過朱元璋也曾想過要殺劉伯温,後來都被劉伯温機智的化解了。
至正二十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后,論功行賞封了劉伯温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讓他制定軍衞法,以及處理相關的税糧事宜。
在大明建立之後,劉伯温和李善長一同輔佐朱元璋,可是李善長卻和劉伯温水火不容。但是朱元璋卻屢屢 偏向於丞相李善長。
1371年劉伯温告老還鄉,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向朱元璋請辭了。但是朱元璋深知劉伯温的本事,因此儘管劉伯温請辭了但依舊謹防着劉伯温,生怕他起兵造反。
有一日朱元璋出京,便親自來到了劉伯温老家,一面看望劉伯温,一面探探虛實。誰知朱元璋剛進村便在一個破舊的廟牆上見到了一首詩,上面寫着:“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
朱元璋看到這詩後明白了劉伯温的苦心,劉伯温借這首詩表明自己隱居的決心,也在最後一句提醒了朱元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朱元璋讀此詩後,便離開了劉伯温老家,放下了殺心,而劉伯温的這首讀上去朗朗上口的“保命詩”也自此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