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九一八”事件爆發,如果東北軍全力抵抗,結局會改變嗎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經典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在中國東北,雙方展開爭奪。事情爆發後,舉世震驚。清政府軟弱可欺,他們不聞不問,裝作置身事外。東三省數千萬老百姓遭到牽連,一時之間,民不聊生,百業荒廢。

此時,張作霖卻揭竿而起。他本是流浪的土匪,聚集了一幫人馬,有着數十條槍械。效仿梁山,他們經營起了打家劫舍的生意。

日俄戰爭期間,張作霖瞅準了時機。"誰給我好處,我就效力誰。"就這樣,他左右逢源,四處招搖撞騙。起初,他拜倒在俄國人腳下。得到了大批武器彈藥和經濟補助。靠着這些東西,他發展人馬,迅速壯大了起來。戰爭後期,日本人穩佔上風。張作霖直接投靠日本人。他得到了日本關東軍的讚賞,又一次富足了起來。
此後,中國革命變化不定。北洋袁世凱做大做強,南方革命勢頭越演愈烈。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了。袁世凱竊奪了革命成果,北洋派系成為了中國的實際控制者。張作霖立刻倒向,並且得到了袁世凱的信賴。在這期間,東北暫時穩定,經濟發展,人心安定,這為奉系崛起奠定了機會。

1915年,袁世凱悍然稱帝。滿朝文武,沒人敢反對。在北平之外,舉國上下則是一片聲討。為了加強北洋實力,張作霖,段祺瑞等心腹都快速壯大。袁世凱病逝後,北洋陷入了內鬥。皖系軍閥段祺瑞直接入駐北京,並同直系開戰。1922年,在實力足夠後,張作霖也參與進來。沿着華北一帶,三方打得不可開交。
1924年,依仗着天時地利,奉系終究是成為了主宰者。張作霖穩坐北京,一眼望去,似乎再也找不到對手。不過,他卻即將迎來最大的危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去,張作霖隱瞞實力,可以隔岸觀火。如今,他出現到了台前,一下子成為了眾人的靶子。在廣州,孫中山號召繼續革命。在蘇聯的幫助下,黃埔軍校正式創辦。北伐勢力正在積蓄力量。

在華北一帶,昔日北洋舊軍閥依舊不服氣。他們不斷挑釁,張作霖只能恩威並施。一時之間,多方爭鬥,這也弄得他頭痛如麻。不久之後,日本人又找上門來。和張作霖打交道許久,日本人太清楚他的性格。這一次,日本人提出了優渥報酬,並意圖染指東北。登上大位,張作霖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起來。

他不再像之前那樣計較小恩小惠。日本人來勢洶洶,他們必定有所圖謀。一看底盤,東三省危在旦夕。張作霖急忙抽調主力返回。一旦老家被人端了,自己真的沒有立足之地了。他深深清楚。北平雖好,這裏終究不是老家。多次斡旋談判,日本人都吃了啞巴虧。漸漸地,他們看清了張作霖的意圖。

1926年,北伐戰爭打響了。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擊潰了多個軍閥,分別佔領了長沙,武漢,上海,南京等許多大城市。1928年,張作霖準備返回瀋陽。途徑皇姑屯,他乘坐的專列被襲擊了。只聽一聲炸響,專列斷成了兩截。他奄奄一息,就此死去。臨終之前,張作霖將東北軍交到張學良手中。
此時,東北軍人心不穩,幾大強將又虎視眈眈。面對老蔣的逼迫,張學良只好妥協。這一年,東北易幟,並改組為了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從此,東北軍成為了南京政府的麾下。遺憾的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關東軍。老蔣也無力應付。1931年,在籌措多年之後,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在老蔣的示意下,張學良帶着東北軍撤入關內。彼時,東北軍上下共有五十萬兵力。經過多輪擴充,東北軍人強馬壯,武器不錯,完全不輸中央軍。因此,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做法引起了舉國憤怒。軟弱無能,枉為男兒。一時之間,批評不止,怒罵不停。張學良更是背上了不忠不義,不孝不仁的罪名。

多年之後,有人做了設想。如果五十萬東北軍盡數出動,依託東三省地形,我們是否有機會戰勝對手了?其實,這樣的設想並無任何不妥。彼時,關東軍不過數萬人而已。他們並未在東北紮根下來。依託地形,展開節節阻擊,中國方面並不吃虧。當然,戰爭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對抗。
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東北戰事一起,中日兩國將徹底鬧翻。利用強大的海軍優勢,日本可以兵分多路。他們既可以從華北天津登陸,也可以從華東上海登陸。在陸地上,關東軍裝備精鋭,訓練有素。五萬關東軍南下,至少要三十萬兵力阻擋。實際上,這還是過高估計了東北軍的戰鬥力。

在張作霖死後,奉系內部矛盾重重。各個將領擴軍備戰,可徵招來的都是遊兵散勇。同訓練有素的日軍戰鬥,這些人一觸即潰。東北戰場越打越大,戰火延伸到華北和華東,恐怕就引起了中日全面戰爭。日本人覬覦中國已久。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老蔣自知不是對手。一旦此種情況發生,中國將陷入萬劫不復境地。
另一方面,南京政府剛剛成立三年。老蔣並未擁有太多權力。對他來説,中央軍和黃埔嫡系都是寶貝疙瘩。如果和日軍正面拼鬥,自己號令天下的底牌都要打光了。老蔣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怎麼會做這樣的安排。因此,他希望英美出面斡旋,利用國際輿論施壓。可惜,他過於幼稚。中國人的事情,外國人又怎麼會來伸張正義了?

總之,張學良打光五十萬東北軍,恐怕也難以收回東三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會阻止敵人佔領東三省。不過,這會讓日本人擴大戰火。
一旦中日軍隊拼鬥起來,整個中國都是敵人的肥肉。從戰略上來講,彼時中日一戰在所難免。老蔣一味忍讓,他失去了掌握戰略主動權的機會。可以説,提前打響抗日戰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這一方面,他缺乏領導大國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