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在今瀋陽)清寧宮,年52歲。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皇帝去世從來都是引發政權動盪的一大原因,尤其在儲君未定的情況下,政局混亂的概率將大大增加。但皇太極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臨終前也沒有留下遺命,清國皇位空懸。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總要有,於是朝堂上各方勢力粉墨登場。
清國的前身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努爾哈赤在1622年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八和碩貝勒即八旗旗主,均為努爾哈赤子侄。
在這種共治體系下,八和碩貝勒均有機會繼承汗位,所以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後金內部也經歷了一番明爭暗鬥,最終才選出皇太極出任大汗。
皇太極在任上逐步加強君主集權,稱帝、改國號等等,但並未廢除這種制度。因此皇太極死後,有機會繼承皇位的人有好幾個,其中最有實力的是多爾袞和豪格。剩下如代善等人,雖有機會,但不具備付諸行動的實力,跳出來搶是找死的行為。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爭鬥就這麼在多爾袞和豪格當中展開了。
兩人在朝堂上各有勢力,鑑於當時朝堂的格局,直接以滿八旗的站隊解釋最為清晰。
皇太極在世時,他自己擔任正黃旗、鑲黃旗旗主;禮親王代善及代善之子擔任正紅旗、鑲紅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擔任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同母弟豫親王多鐸擔任鑲白旗旗主;肅親王豪格擔任正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
皇太極去世後,正黃旗和鑲黃旗支持豪格,因為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時年35歲,飽經戰陣,戰功卓著,聲威很高。而濟爾哈朗是皇太極的堂弟兼親信,鑲藍旗也傾向於豪格。至於正藍旗就更不用説了。
再看多爾袞,他是皇太極十四弟,時年32歲,也是戰功赫赫,富有聲望,手裏的正白旗和弟弟的鑲白旗是明確支持他的。代善父子則表示中立,不過正紅旗和鑲紅旗有部分人站位多爾袞。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從實力上來説,豪格要強一點,但也只是一點,真要打起來,鹿死誰手很難説。當然,一旦開戰,清國的未來基本就完了,所以雙方其實都在極力避免流血衝突,能吵吵就不動刀子,這給順治帝的繼位提供了契機。
八月十四日,清國權貴聚集在崇政殿,推舉皇位繼承人的人選。雙方就誰繼承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會議陷入僵局。
見此情景,豪格想玩一手以退為進,獨自退場。兩黃旗的大臣於是羣情激動,紛紛大喊,核心要義就是一點——立先帝子。
皇太極共有11子,豪格年紀最長、聲望最高,兩黃旗大臣打的主意是,要立先帝子,必定立豪格。可他們忽略了這個説辭的可操作性,先帝的兒子並不只豪格一個啊。
多爾袞這邊看再爭下去只能幹架了,乾脆另闢蹊徑,多爾袞(一説濟爾哈朗)提出:由皇九子福臨繼承皇位,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這個方案符合雙方大多數人的利益,兩黃旗和鑲藍旗主要爭的就是皇位不要旁落非皇太極世系,豪格不能上位固然可惜,但把皇太極另一個兒子推上去也還行。多爾袞雖然沒能爭到皇位,但他也明白再爭下去代價就太大了,各退一步為妙。代善更是和事佬,舉兩手贊成。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最慘的估計是豪格了,如果他沒退場的話,政治地位肯定能夠高一些,但他退了,最後只能成為皇帝的長兄,一個功勞不小的親王了。
還有一個問題,當時皇太極有8個兒子在世,除去豪格有7個,為什麼是福臨?
其實很簡單,因為福臨是諸子中地位僅次於豪格的,豪格有年齡和戰功加成,福臨有血緣聯姻加成。
皇太極的後宮之中,地位最尊貴的是他稱帝時冊封的一後四妃,即崇德五宮。其中有三位來自同一家族,那就是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剩下兩位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遺孀,林丹汗死後被皇太極接收。
滿蒙一體一向是清朝國策,最先投靠的科爾沁部更是親信中的親信,需要極力安撫,所以皇太極的皇后、宸妃和莊妃都來自科爾沁部,有科爾沁部血脈的孩子自然是滿蒙聯姻的紐帶。
皇太極諸子中,只有兩位滿足這個條件,即第八子和第九子,第八子早夭後,第九子福臨成了唯一符合者。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年齡比福臨大的幾位皇子都是庶妃所生,皇太極第五子碩塞剛出生不久,生母葉赫那拉氏就被皇太極賜給大臣為妻了,碩塞的地位也可想而知。
當然,野史還有説法,認為福臨生母莊妃,即後來的孝莊太后,跟多爾袞有一腿,多爾袞故意選的,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各方政治勢力角逐,多爾袞和豪格都被剔除出候選人隊伍,皇子中地位排第二的福臨頂了上來,是為順治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太極去世後為什麼是順治帝登基論地位,他才是老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