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宋濂《諭中原檄》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俗話説得好“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蒙古鐵騎的軍威強嗎?強。公元十三世紀,為成吉思汗鐵木真等歷代蒙古大汗所統帥的蒙古人剛剛走出分裂的深淵,便迅速騎上來自蒙古草原獨特的矮腳馬,將戰爭的矛頭指向廣袤的外界。在那個年代,不單單是中原的金國、西夏、南宋為之所戰慄,整個歐亞大陸的所有國家都籠罩在蒙古鐵騎彪悍的軍威之下,開始在蒙古鐵騎的鞭打下走向自身文明的末路。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可就是這麼一個軍威強盛的民族,從它自公元1279年正式滅亡南宋統一中國開始,到了公元1368年,由忽必烈建立、盛極一時的輝煌大元在短暫的數十年中急速走向末路。末代元帝也不得不在紅巾軍起義和朱元璋北伐的威逼下,將大都拱手相讓,灰溜溜地向北方轉移。
不僅如此,為了徹底解決北元這個心腹之患,雄才大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還屢屢派出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當世名將數次北伐,意圖一舉剿滅蒙古的殘餘政權,徹底扼殺蒙古再次崛起的可能性。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不得已,殘存的北元政權只能在元惠宗、元昭宗以及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等人的帶領下一步步向北遷移,乃至徹底放棄佔據數十年之久的中原之地、退至蒙古草原,僅僅以元朝時期保留下來的規章制度、傳統禮儀來維護北元最後的體面
儘管如此,血海深仇之下,沒有哪一方願意就此停手。公元1387年九月三十日,就在北元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不斷侵襲大明邊疆的同時,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的朱元璋再次詔命心腹愛將、永昌侯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為左右副將軍,都督僉事耿忠、孫恪為左右參將,率領十五萬明軍第六次北伐北元!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時順帝孫脱古思帖木兒嗣立,擾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帥師十五萬徵之。——《明史·列傳·卷二十》
然而,面對蒙古草原的地廣人稀,加之蒙古民族的遊牧特點,龐大的明軍隊伍一開始並沒能夠發現北元政權的移動蹤跡,只能是有針對性地派遣斥候四處偵查、打探消息。好不容易得到了北元小朝廷可能已經遊牧至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的消息,日夜兼程的龐大明軍隊伍還曾因為缺乏水源、遇不到敵人陷入不得不退兵的窘境。
好在,明軍隊伍內的蒙古軍官憑藉着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幫助飢渴的明軍隊伍找到了水源,而忠於職守的斥候騎兵則帶來了敵軍盤踞的重要軍情。焦躁的藍玉這才在定遠侯王弼“吾輩提十餘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覆命?”的勸説下再一次堅定了戰鬥的決心。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敵謂我軍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設備。又大風揚沙,晝晦。軍行,敵無所覺。猝至前,大驚。迎戰,敗之。——《明史?列傳?卷二十》
公元1388年四月十二日,早已嚴陣以待的精鋭明軍隊伍已經行至捕魚兒海南岸,並發現北元政權蹤跡。而位於捕魚兒海東北80餘里的北元朝廷卻仍然處在防備鬆懈、整理輜重,意圖再一次轉移的休閒時刻,根本沒有想到久居內陸、不熟悉地形的明軍能夠這麼快殺到。
奈何事實就是這麼的殘酷。就在敵明我暗、明軍悄悄摸進的關鍵時候,天公作美,更是颳起了草原上常見的風沙。早已做好準備的明軍藉助天氣迅速衝進元軍陣營,殺他個措手不及。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在遮天蓋地的喊殺聲中,心中驚駭、猝不及防的元軍還來不及列陣便被四面八方湧上來的明軍團團圍住、分割包圍,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哪怕北元最後的脊樑太尉蠻子與太師哈剌章拼死抵抗也是於事無補、通通戰死在了亂軍之中。作為北元正規軍主力的北元中央禁衞軍就此全軍覆沒,而崛起於紅巾軍起義的脱因貼木兒所部也無奈崩潰、消亡。
據明史記載,經此一役,烏薩哈爾汗的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員三千餘、人口七萬七千多、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以及大量印章、圖書、兵器、車輛,都被明軍俘獲。僅僅只有脱古思帖木兒與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匆忙逃走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而這次北元政權徹底失敗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失去了軍事實力支撐的黃金家族的大元政權就此喪失了在蒙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中央汗國地位,大多數蒙古部落都開始宣佈脱離它而獨立。而作為北元名義上最高領袖的脱古思帖木兒在此風雲變幻的複雜局面中更是不久便為屬下所弒殺。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4 字。

轉載請註明: 捕魚兒海之戰——十萬元軍覆滅下蒙古鐵騎的末路悲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