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白居易早期愛寫諷喻詩,但是自從為武元衡遇刺上書後被貶江州,從此意志消沉。又受佛道文化的影響,詩風開始偏向閒適散淡。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這一首《歲晚》就是寫在他被貶江洲之後,他在詩中一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一面勸慰自己固守天命,把世間事都看淡了。一、《歲晚》全文及賞析《歲晚》——唐·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詩文意譯:秋天的霜降過後,河水就會流回原來的深淵,樹葉也會被秋風吹落到山澗裏。一年的時間,就這樣緩慢流逝了。萬物都回歸到它們的本源,為什麼被貶到南方的客人,五年還不能回鄉。命運是早就安排好的,日子長了,心裏也就坦然了。我常把心中所思所想,趁着沒有人的時候,悄悄地拿來自言自語。離開故土固然不高興,但是回去了,就一定會開心嗎?何必自尋煩惱,放棄簡單的生活,再回去自找麻煩。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書請求皇帝追查兇手,結果遭到朝官的彈劾,因為他當時已經不是“言官”了。大約在五年之前,白居易是唐朝的“右拾遺”,也就是後來所説的“言官”,他的工作就是給皇帝提建議和意見。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在元和十年以前,白居易創作出了很多諷喻詩,比如《賣炭翁》、《杜陵叟》等等,後來都非常有名。但是這些詩歌在替他贏得名聲的同時,也替他得罪了朝中權臣。元和五年後,他就被免去了“右拾遺”的官職,沒有人願意聽他的話了。可是武元衡遇刺不是一件小事。白居易認為自己理當站出來,伸張正義。沒料到,被人扣了一個越級議事的帽子。還有人揭發他不孝,説他在母親看花墜井後,還寫看花賞月的詩。之後,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在任上寫了許多名作,比如我們中學時代學過的《琵琶行》就是其中之一。這一首《歲晚》不太有名,不過卻寫出了他被貶五年後的心態變化。從那以後,那個直言敢諫的現實主義詩人就變了。越往後,白居易的詩風越是散淡。從前懷着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進行寫實的創作,後來卻只能轉為“樂天知命”、“獨善其身”。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發起者,他的詩用語淺白,很容易看懂。這一首詩表達的就是他在思鄉之餘,那種糾結的心態。他五年沒有回家,思念自己的家鄉。同時,也是在盼着再度回到唐朝政治的中心。然而,他知道自己思念沒有用。能不能回去,掌握在別人的身上。於是,他覺得自己應該認命。進而開始勸説自己:回去有什麼好呢?回去以後,朝堂還是那個朝堂。朝堂裏的人還是原來那一班面目可憎的人。當時的他,還沒有完全放棄“兼濟天下”的理想。他那種思想,和朝中渾渾噩噩的那一羣人,格格不入,他又何必回去找麻煩!白居易自號“樂天”,在民間傳説裏面,他給人印象是非常瀟灑,生活富足的一個老頭。網絡上經常批評他晚年包養歌姬,把他描繪得又老又色。但是,事實上他曾經也是一個熱血少年人。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白居易出生於官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當過官。因為戰亂,父親把他和母親以及別的孩子都送到鄉下養育。三歲的時候,白居易就跟着母親識字,五歲就學會了寫詩。雖然是官宦人家的孩子,但是在那個亂世中,父親的收入十分微薄,白家的生活還是比較艱苦。所以白居易從小讀書用功,年紀輕輕,就把自己讀成了近視眼外加“少白頭”。野史中説他的母親精神上有問題,時常發瘋,只能在清醒的時候教他一下。後來,他十六七歲闖長安,通過寫詩闖出了名堂,又通過科考當了官。白居易二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他活着的時候,窮得沒錢回家看兒子,死的時候也窮得沒有錢下葬。白居易就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出生,成長。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但是他當官之後,一直堅持操守,用筆替老百姓説話,抨擊貪官。沒想到不久之後,他發瘋的母親也失足掉到井裏淹死了,這件事後來就成了別人攻擊他的把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迎來了中興,唐憲宗當皇帝時,白居易、元稹等一干文人是非常高興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大展身手,萬里流芳的時代。然而,他們還是把世事想得過於簡單。朝堂中的黑暗勢力通過行刺宰相武元衡,殺雞儆猴。白居易身為武元衡的朋友,無論從個人情感還是政治態度上來説,都不可能一言不發。結果他一上書,就被扣了幾頂大帽子,遭到了貶謫。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在外放逐多年後,白居易完全認識到自己是朝中並無根基。他勢單力孤,根本無法與朝中的強大藩鎮黨羽相抗衡。所以他寫詩説:我想回家了。可是回去也不一定好,還是不要回去自找麻煩了。有人在評價白居易的時候,提到他和杜甫的不同時説:白居易雖然繼承了杜詩的現實主義思想,但是他的現實主義是帶着一定功利性質的。一旦遭受打擊,他的思想就發生了改變。他寫諷喻詩最多的時候,也差不多就是在元和十年以前擔任“右拾遺”的那一段時間。因為向皇帝進諫言,是他的責任。後來,他失去了這個官職,又被放逐在外。再加上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響,他就慢慢地開始變得識時務,聽天命了。於是開始感嘆: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雖然他不能像屈、杜一樣,始終保持初心,但是他在青壯年時代曾經寫下的那些偉大的現實主義詩篇,至今仍然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83 字。

轉載請註明: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