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真正信願唸佛,沒有一絲毫的懷疑,佛經可以不讀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年輕人應當要發願報佛恩,要承傳淨宗法門,要把淨宗發揚光大。淨宗就是一部經、一部論,這部論就是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一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一句佛號唸到底。經論是什麼用處?幫助我們起信,幫助我們發願。

如果我們真信切願,這個經論念不念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一句佛號。經論是幫助你認識西方極樂世界,也認識我們現在住的娑婆世界,兩個世界搞清楚了,你就會比較,你將來要到哪裏去?你選擇哪一條路?經論的目的在此地。我沒有懷疑,我完全相信,經論對我就不重要了,唸佛重要。但是念佛這是大乘法門,《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諸佛如來,他們所説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建立在戒學的基礎上。

為什麼?戒是無上菩提本,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通途法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你看看海賢老和尚,一生嚴持戒律。他持的是什麼戒律?我們淨宗學會早年在美國成立,我寫了一個緣起,提出行門五科,這就是戒律。修淨土的人必須要遵守的、要落實的,是我們求往生的人。  

第一個是“淨業三福”。這些年來我常常講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三個根從哪裏來的?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這四句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我們怎麼落實?落實在《弟子規》,得真幹;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因果教育;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


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學佛很難成就。這還不夠,這是基礎,好像我們蓋大樓,這是地基,能把這條做到,這三本經,《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要求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們看看海賢老和尚,他做到了,他沒學,但是他統統做到了。  

淨業三福第二條,淨業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的。第二條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沒有第一福就不會有第二福,當然更沒有第三福。你看看受持三皈,我們今天開經先念三皈,三皈是我們修行的總綱領,我們修什麼?就是修覺正淨。

覺正淨在我們這個經題上,《無量壽經》經題的後半部講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經題上,這三皈。皈依佛怎麼個皈依法?《六祖壇經》上説得好,能大師講得好,“佛者,覺也”。覺而不迷叫皈依佛,正而不邪叫皈依法,淨而不染叫皈依僧,是這個意思。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到覺正淨,與覺正淨相應,這叫真的皈依了。與覺正淨相違背的叫迷邪染,那是皈依三惡道,不是皈依釋迦牟尼佛,不是皈依西方阿彌陀佛,這個要知道。  

我在斯里蘭卡講經,那邊是小乘國家,法師要求我把開經偈換成三皈依。我覺得好,這個建議不錯,把開經偈換成三皈依更有意思,我接受了。不能忘記三皈,三皈的落實就是戒律。戒律是五戒十善、沙彌律儀,這是無論在家出家,修淨土必須要做到的。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一定要做到,違背了這個那就不是學佛了,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要是發心承傳這個道統,將來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弘揚淨宗,戒很重要,沒有戒,你沒受過戒,人家就對你不相信。定弘法師跟了我十幾年,在美國唸書的時候,他就常常來找我。

畢業之後在美國教書,講師、副教授,升到正教授,正教授沒有去就職,跟着我學佛出家了。講經講得不錯,這些年很用功,講得再好,人家説你沒有學過戒,就瞧不起你。我把他送到果清法師那裏去,告訴他祖祖相傳,出家人五年學戒,你到果清法師那裏好好學五年,五年之後你出來弘法利生,大家沒話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