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昨天跟各位老哥一起聊了武廟十哲的左列五位,那今天自然是聊右列五位(10哲按左右劃分)。另外,如果有對武廟十哲感興趣的老哥不妨點個關注後回看下昨天的文章,昨天主要聊的是左列的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好了,話不多説直接進正題!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想必各位老哥都有印象,但依稀記得之前有朋友問,武廟不是祭祀武將的地方嘛,為何文官也能入廟還入的這麼高。有同樣疑問的老哥彆着急,可以接着往下看。武廟祭祀的這個武將其實要求是很多的,而且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武將並不一定要看他打了多少勝仗或武藝有多高強(還得看他對當時有多大貢獻,這點張良就不用多説了)。
我們大多數人對張良的認知應該都停留在輔佐劉邦以及暗殺始皇帝,但事實上張良早年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不過那時候他是為了韓王(他是韓國人,秦末張良擁立韓國王室自立為王),而且照樣是沒有敗績的。同時,張良也是《太公兵法》的傳人,所以他在武廟十哲之中榜上有名也是理所當然。
注:武廟的全名是武成廟,武成王是姜子牙(太公),而張良是《太公兵法》傳人,所以大家懂的。而且張良在武廟身份有兩重,他同時還是亞聖,僅次於聖王姜子牙。
田穰宜與白起一樣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將,但説實話對於田穰宜能進十哲我還是非常不解的(但比第十位強點),因為單憑功績和成就來説田穰宜確實有些不夠。田穰宜是戰國中期的齊國人,初次登場是在燕國和晉國一同進攻齊國時被晏嬰(晏子)所舉薦。田穰宜雖然是齊國的大家族但因為只是偏門所以與庶人無異,被齊景公賞識後田穰宜也是拿出了絕對的熱情。
田穰宜出名的開始是他在軍營中斬首了齊景公的寵臣以立軍威,同時斬首了齊景公的使臣隨從以壯聲威。帶領着這支聲威與軍威並存的軍隊田穰宜僅一戰就擊敗了燕國和晉國的軍隊並收復了所有的失地。
劃重點了, 田穰宜是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個要求從嚴治軍和以法治軍的武將(貌似還有孫武),同時田穰宜也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發明者。值得一提的是,田穰宜也有自己的兵法,但經過時間的流逝早已經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之中。
兵家至聖,東方兵學的鼻祖,這是後人對孫武的尊稱。有人説孫武出現之前各諸侯國之間的戰鬥都是親戚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比如説宋襄公的泓水之戰,非得等強大的楚軍過河之後才肯交戰,結果兵敗後抑鬱而死。但孫武出現後説了一句:兵者,詭道也!從此以後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層出不窮,也讓原本屬於“義戰”的春秋進入了屬於“血戰”的戰國。
孫武的嶄露頭角是在吳國時期,當時他與伍子胥帶領吳國軍隊一路攻進楚國腹地甚至攻陷了楚國都城,若非吳國受到襲擊可能強大的楚國就得直接滅亡。孫武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享有盛名,因此他能進入武廟十哲也是非常正常的,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武廟十哲不看你武功多高,只看你的貢獻有多大。
吳起與孫武在古代的地位其實相差不多,或者是隻是略遜於孫武,因此後人們都稱“孫吳”!吳起的一生相比孫武是更加波瀾壯闊,因為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文化家庭,但吳起對於舞文弄墨卻是沒有半點興趣,因此他毅然決然的投向兵家。吳起嶄露頭角是在魯國,當時齊國攻打魯國,吳起為了得到魯穆公的信任不惜殺掉齊國的妻子來表示忠誠。
打敗齊國後吳起又因為性格原因被魯國怠慢最終不得不轉到魏國,當時魏國新建正缺少人才,因此吳起被魏文侯重用並擔任西河郡首任郡守,當時的魏國與秦國連年交戰但敗多勝少。而吳起上任後又是整軍又是備武,最終訓練出了一支名震天下的軍隊——魏武卒,並且以此將秦國壓出魏國邊境。
但沒多久吳起又被猜疑便逃亡楚國,當時的楚悼王非常信任吳起並讓他親自指揮國內的變法,吳起的變法損害了大量的楚國貴族利益,因此楚悼王死後吳起被羣起攻之,但他最終用自己的屍體為楚國完成了最後一次變法,雖然後面失敗了(這個故事很有名)。
樂毅相比其他九位來説應該是有些遜色,因為樂毅一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功績就只有五國伐齊。雖然他在擔任統帥的時期五國聯軍大勝,但他被換下後曾經奪取的齊國城池又都被重新奪回,所以説這點功績也有些尷尬。
昊童仔細的查閲過與樂毅有關的史料,但説實話確實沒有發現有兵法之類的著作傳世,唯一找到的就只有《報燕慧王書》這樣一封信。所以昊童有一個大膽的猜測,那就是樂毅的後代可能在唐朝擔任大官,然後趁機,大家懂的(開個玩笑,別介意哈)。
文章最後昊童在回答大家幾個疑惑,為什麼漢朝名將衞青,霍去病沒有進入十哲,難道他們不如樂毅或田穰宜嗎?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武廟十哲都是文武雙全之才,而且都得有輔佐君王的能力。衞青與霍去病確實厲害,但他們背後站的是強大的漢朝,換句話説,他們的成功是建立在漢朝強大的基礎上,但武廟十哲裏的其他人那個不是在擁有劣勢的情況還能絕地翻盤。而且十哲,這個哲字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誤會。
另外,宋朝時期曾對武廟十哲有過大改動,其中白起,吳起被移出,管仲,范蠡,郭子儀被放入,張良也被單獨列為亞聖而不作為十哲之一。
歷年今日: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開封建立遼國;1881年2月24日,沙俄與清朝簽訂《伊犁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