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是一個有着五千年璀璨歷史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還興盛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等等繁盛的朝代。其中是以周的統治時間為最長,延續了791年。不過在歷史上它分為兩週,西周和東周。西周時周王朝尚能控制手下諸侯,但東周王室,雖名為帝王,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統帥國家的權力。那麼為什麼東周延續了五百年,卻沒有出現一位能夠振興周氏王朝的君主呢。
這個要從西周的開創説起,我們知道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起眾多的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定期朝見天子。西周通過分封諸侯,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疆域廣大的奴隸制度國。這個制度前期能很好的鞏固周氏王朝,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個諸侯國與周王朝的血親關係越來越淡,周王朝對下面的諸侯國的掌控也很弱了。
特別在西周最後一位君主周幽王,關於這個人物,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那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傳説的故事版本里,周幽王為逗寵妃褒姒開心,他用烽火戲耍了諸侯好幾次,導致最後戎狄真的打了過來時候,他點烽火,諸侯也以為又是戲耍都不來救駕,最終身死國滅。
其實這個故事都是後續勝利者的編寫,為了掩蓋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來杜撰的。不為人知的一面就是分封的那些諸侯王,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間接讓戎狄殺死了周幽王。歷史上的周幽王也算是個志向遠大的君王,一直想振興周氏王朝。在奴隸制社會,君主想獲得利益,第一個受到影響的就是諸侯王登貴族,所以那些老牌諸侯王早對周幽王懷有恨意。當時也不巧,周幽王想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原本的王后申候就不開心了,帶着兒子回到了自己的家——申國,當時申候是防守西北方的主將,為了讓自己的外孫子做周朝君主,就聯合了戎狄共進了都城,殺死了周幽王,而那些老牌諸侯王肯定見死不救,因為只有他死了,他們的利益才能有保障。這也是為什麼申侯的外孫在取得天子位之後,要把虢侯、褒侯等寫成壞人的原因。他們不壞,自己就是壞人了。
那麼周幽王被殺跟東周五百年的懦弱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周幽王相當於間接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的,同時也因為周平王不遵周禮、弒父獲位、得位不正的原因,周王室的威望大減。既然周王帶頭不遵循周禮,諸侯們也就都不再遵循周禮的那一套了。因為周禮那一套的打破,原先周朝控制天下的體系也隨着打破了。大家把原先只敢在桌子底下玩的,還需要借用外人殺人的那一套統統搬到了枱面上來。這也是為什麼東周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基本上都是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原因。
隨着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繼位,東周王朝就拉開序幕了,大家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是因為周平王將國都由鎬京遷到洛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那麼僅僅是因為周平王率先打破禮法,弒父獲位引來的周朝500年懦弱嗎?其實也因為遷都到這個無險可守的虎口都城導致後續五百年周天子雖有大志,卻無力迴天。那麼遷都為什麼會影響東周後續的五百年呢。
原來西周王朝的國都鎬京也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也即屬於關中地區,自古關中地區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而就周平王遷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不僅無險可守,而且處在晉國、鄭國、齊國、衞國、楚國、魯國、宋國等眾多諸侯國的包圍下。周平王東遷,使得東周損失的不只是人心,還有大片豐腴之地,由於大片故土喪失,東周不得不蜷縮在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圓只有六百餘里,的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裏的大諸侯國相比,它只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而已。
而且每次王室發生的內亂天子都沒有力量去鎮壓,只能憑藉大國的干涉來穩定局面,每次平叛後,周王都要拿出部分土地和人口城邑來報答大國對自己的支持。本來就領土面積不大,還要頻繁的去封賞諸侯王,就這樣怎麼可能會振興起來。
對於周平王來説,其之所以東遷洛陽、放棄關中,也和秦國、晉國、鄭國等諸侯國存在一定的關係。就秦國來説,自然希望周王室可以搬出關中地區,方便自己擊退西戎,進而奪取該地區。而就晉國、鄭國來説,周平王定都洛邑,則有助於自己控制周王室,從名義上能更好的稱霸。進一步來説,東周王室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其疆域面積不斷遭到周邊諸侯國的蠶食,為其在戰國末期走向滅亡埋下了伏筆。
我們知道在奴隸社會,土地和人是根本,在周平王東遷之後,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減,形同一個小國,再加上自己的上位不正,處處受到限制,在諸侯王心中威望大大不如從前。晉國和鄭國護駕周平王,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周天下,為自己收攬中央政權做鋪墊。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王想爭霸,是必須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和冊封才有用的,不然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這個時候的周王朝完全就是個傀儡。到了戰國時期,周天子已經形同虛設了,互相攻伐,大魚吃小魚,已經不用顧忌周天子的想法了,就連戰國後期楚莊王直接戲謔周朝的鎮國之寶——九鼎。九鼎在過去是權利的象徵,諸侯王是不能試探過問九鼎的,不然就是窺伺周天子的君主之位。
這樣的東周王朝,不思進取,依舊是內部不停的混亂,大肆封賞。就算出現了一位中興之主,也無力迴天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