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這讓原本狂飆突進的校外培訓突然按下了剎車鍵。
“雙減”政策發佈近1個月以來,
“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受到廣泛關注,
家長對此持什麼態度?
校外培訓機構如何轉型?
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家長:有的在觀望 有的陷兩難境地
“‘雙減’政策對我們家長和孩子來説是一個好事。”女兒就讀羅湖區某小學二年級的家長劉女士認為,由於現在很多機構把原本週末的課程改到了週中,家長會因為擔心影響孩子休息而放棄補習。
“國家限制了校外培訓,孩子的注意力能迴歸到學校和課堂本身,讓他們重視校內教師的課上時間,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因為校外培訓的超前輔導,而導致孩子在學校不認真聽講。這樣一來,也能夠減少家長的經濟支出。”劉女士稱。
家長李梅(化名)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四年級的時候,又給孩子加報了語文和數學學科補習班。如今“雙減”政策出台後,她報班的培訓機構紛紛把課程調整到了週中,她便取消了語文和數學補習班。
“感覺自己現在是個矛盾體。以前不希望孩子補習,但又被迫捲入;現在政策出來了,又怕不補習分數提不上去。”李梅覺得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以前,孩子班裏前10名的學生都在外面補習。如今,我怕其他家長還在讓孩子補習,那我孩子不補習就要落後了。”
像李梅一樣矛盾的家長不在少數。家長陳女士在政策出台後十分糾結,“我知道國家出台政策的初衷是希望給家長和孩子減負。我也不希望給孩子補課,但我的孩子在數學邏輯思維上不太好,在學校這種大班制的教學環境下,會漸漸地被落下。我也擔心其他家長依舊會想辦法讓孩子補課。”陳女士稱自己目前正在觀望,她呼籲教育相關部門能多加監管,讓校外培訓機構真正落實相關政策,也希望政策出台後,學校在教育上給孩子更多耐心和細心,照顧到不同成績位階的孩子。
校外培訓機構:有的週末課變週中課,
有的仍線下授課
“雙減”政策發佈後,深圳的校外培訓機構如何應對?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多個深圳校外培訓機構,觀望、迷茫還是積極應對轉型,不同培訓機構態度不同。
8月16日16時許,學而思培優上梅林校區內十分安靜,空蕩的教室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只有幾名家長在前台排隊諮詢課程事宜。
記者從前台老師處瞭解到,暑期課程全部轉為了在線小班課。學而思秋季週末義務教育學科類課程授課時間和形式也將發生改變,原本雙休日和節假日的課程,全部改到週一至週五晚上,上課時間縮短至2小時,時間在晚上6時25分至8時25分。
該名前台老師表示,政策出台後,對機構影響很大,往年臨近新學期家長報名人數很多,如今卻大打折扣,“很多家長考慮到週中孩子的作業壓力,所以會影響報名。”
有的機構轉變授課時間和形式,有的機構則依舊開門授課。當天,深晚記者走訪思考樂教育梅林分店時,發現教室裏依舊有老師在進行線下授課。教室窗户上貼着磨砂玻璃紙,玻璃紙被劃開了一處。記者透過劃開玻璃紙,看到學生們正聽着講台上的老師講課,桌面上放着的是教輔資料。當記者諮詢相關課程時,思考樂教育梅林分校前台老師表示,該機構課程不會受到“雙減”政策的影響,如今第三期的暑期課程正在開展,秋季課程也將在週末進行。
8月16日19時許,位於梅林的學致教育(初中部)內,也有老師在給學生授課。記者從學致教育老師處獲悉,如今正在開展暑期課程,等暑期課程上完後,機構將以週中課後託管的形式代替週末授課。
"
該名老師稱:“秋季開學後,我們將在週中開設託管服務。這個託管服務不會再有老師授課,而是學生來到我們這,我們的老師組織學生寫作業。如果學生有不懂的問題,老師會進行講解,但不會像以前一樣發教輔資料,有自設的課程體系。”當記者詢問這種託管服務會不會演變成一對一私教時,該名老師稱目前還沒有明確。
"
轉型:聚焦素質教育、家庭教育、託管服務等
進一步規範管理、重塑畸形的教培市場,尤其為學生減輕培訓負擔是“雙減”政策的初衷。多家培訓機構除了執行“雙減”政策外,轉型升級也成了必然趨勢。
記者從卓越教育獲悉,接下來機構將在週末開展興趣愛好的培訓,例如演講、繞口令等。
近日,精鋭教育發文提到該機構會在原有一對一形式基礎上,聚焦家庭教育、心理輔導、作業輔導,定位為個性化託管中心。該機構創始人也表示,將從原有參與投資的巨人教育、天津華英、巨人網校、優畢慧等班課業務中剝離,聚焦做好解決家長和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產品。
對於新東方而言,將繼續深耕素質教育培訓。“學生成長規劃、家庭教育公益課堂我們一直都在做,接下來會向表達、思維、認知培養等多元領域延伸。”深圳新東方一位負責人表示。
記者注意到,於2019年認證註冊的“新東方深圳學校中小學全科教育”微信公眾號於2021年7月13日已更名為“新東方深圳學校學生成長中心”。連日來,新東方素質中心通過其公眾號連續發佈了圍繞家庭教育、多商管理等方面的產品課程體系。
記者瞭解到,對外表示以精品8人班、高端1對1為培訓特色的松鼠教育,近期也發佈了國學啓蒙班招新的消息,稱旗下國學教育基地將針對3至9歲適齡兒童開設《三字經》《千字文》課程。
專家:落實“雙減”政策須形成全社會合力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要做好“雙減”工作,必須形成全社會的合力,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也需要疏堵結合,才能做到標本兼治。他認為,首先學校教育和社區要更多履行教育職責。其次,家長要轉變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成長規律。
“分析過去多年來存在的教育培訓亂象,機構不依法依規經營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原因是一些家長缺乏維權意識,盲目輕信機構宣傳,甚至積極配合機構的違規經營。”
熊丙奇認為,規範校外教育培訓,其目的是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這要求家長成熟、理性,對孩子成長負責。
深圳市人大代表、教育專家楊瑞認為,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家長態度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突然讓家長不補習了,家長會慌,但是我相信風氣會慢慢轉變,但這恐怕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堅持來實現。”
楊瑞稱,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化和商業化這麼久了,想通過一個政策去解決,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將政策落實到位,更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國家出台的政策是方向和態度,要想真正將政策落實,依靠的是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教育相關從業人員,同時還有學生和家長。
深圳晚報
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