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都是父母與孩子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每一年都會有考分位於榜首的人,稱為“狀元”,高考狀元以及他們的家長在這個時候都是受人矚目的。優秀的人都是有共性的,在調查了今年的四十六位高考狀元后,得出一個結論,學霸的養成在小學階段就開始了,而且需要“拼父母”。
學習並不只是孩子的事,並不是只要交到學校老師手中,父母就不需要負責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整個教育生涯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孩子,有一個共性就是家庭教育要遠超同齡人,所謂的拼父母不單純是物質條件,更多的在於家庭教育,在進入小學的時候,父母就開始重視了。
在小學階段,父母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1、培養孩子對於閲讀的興趣,閲讀的能力
在採訪重慶的理科狀元謝欣穎的父母時,談到謝先生是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時,謝先生表示自己也沒有刻意的去培養孩子,沒有給孩子報班,全憑孩子自己努力。雖是這麼説,其實謝欣穎的父母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一些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就開始了,只是他們認為是很平常的,但是,很多父母就是會忽略這些平常的生活。從小謝爸爸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根據孩子的成長,給孩子買了很多書籍,陪着孩子看,遇到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就給孩子講解。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閲讀的重視,從古代開始就存在了。不少取得重大成就的古人與現代人都有着濃厚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對於孩子來説,閲讀能力要儘早培養,而孩子的天性是愛玩,想要培養他們對於閲讀的興趣,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與幫助。在閲讀的過程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比如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專注力等等。
魯迅曾經説過: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羣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2、引導孩子重視學習效率
謝欣穎的父母認為孩子學習的主要陣地在課堂,需要提高孩子的課堂效率。孩子學習的內容是在不斷的改進的,十幾年前學習的內容與現在有着天差地別,因此,不管父母的學歷有多高,在面對孩子學習的內容時,也會感到困難。所以,想要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是要靠孩子自己,也就是要提高孩子的課堂效率。
這就需要孩子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習慣,對於課堂上的知識,理解的要反覆記憶,不理解的要做好標記,在理解之後再加深記憶。在學校的時候難免會有疑惑,沒有疑惑的知識是不存在的,只有帶着疑惑去上課,才能重視這些不理解的知識,記憶才會更深。
3、培養孩子的興趣
2015年,浙江的理科狀元鄭恩柏在接受採訪時説道,“真正讓我受益而改變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力,這些都是後天培養的。”鄭恩柏在學校的過程中也曾陷入過低谷,不過他的父母沒有因此而強制孩子去放棄自己的興趣,而是讓孩子堅持自己的興趣。
鄭恩柏從自己的興趣中鍛鍊了邏輯能力與思考能力,這不僅僅讓他在高考中受益,對於他的一生都有幫助。因此,在生活中,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學習,因而不讓孩子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學習不僅僅是課堂與書本,學習是需要興趣的支撐,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即使再怎麼強迫,也只會收穫短暫的效果,從長遠來看,這會讓孩子越來越力不從心。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讓孩子的興趣與學習相結合,提高孩子對於學習的動力。
莎士比亞説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4、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曾經的安徽狀元董吉洋在談到父母對於自己的教育時提到,當自己不想看書的時候,如果父母在看電視,他們就會主動把電視關掉,陪伴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
孩子從小就在模仿着父母成長,當一個家庭中呈現的是輕視學習的生活狀態的話,孩子也不會好好學。孩子的學習氛圍很重要,而在家中,想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父母就需要以身作則,呈現出一種自己也在學習的狀態,對於孩子言傳身教。
從教20年的一線高級教師于敏認為:孩子小學6年是成長的關鍵時期,這6年決定了未來十幾年的學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