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建立的國家,國號為“吳”,史學界稱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佔據地區又在三國東部,故也稱東吳。孫吳是三國裏存在時間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是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對於孫權來説,於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公元252年去世,因此,在整個三國時期,孫權作為皇帝的在位時間,顯然是比較長的,也即僅次於後主劉禪。不過,在孫權去世後,東吳的第二位皇帝孫亮,卻是命運多舛。建興元年(252年),孫亮登基為帝,時年十歲。孫亮即位之後,遇到了諸葛恪、孫峻、孫綝等權臣。特別是孫綝這位權臣,更是廢黜了孫亮的皇帝之位。因此,對於孫亮來説,在18歲的時候就丟掉了性命。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歷史上的孫亮。
首先,孫亮(243-260年),字子明,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吳國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孫權的兒子,母為潘皇后。孫亮於赤烏六年(243年)出生,在孫權的幾個兒子中,孫亮年紀最小,這促使他獲得了孫權的極度疼愛。赤烏十三年(250年)十月,孫權將孫亮改立為皇太子。不久又冊立其母為皇后,孫亮由此成為孫權諸子中唯一的一位嫡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孫亮之前,孫權先是冊立孫登為太子,但是,孫登英年早逝,這讓孫權痛惜不已。在孫登去世後,孫和雖然被立為太子,不過因為二宮之爭,太子孫和也失去了太子之位。於是,孫亮雖然是孫權年紀最小的兒子,卻最終獲得了繼承皇位的資格。神鳳元年(252年)二月,潘皇后暴崩,四月,孫權駕崩,太子孫亮繼位為帝,改元建興。對於孫亮來説,繼承皇位的時候,只有10歲左右,這和曹魏皇帝曹芳比較相似。因此,孫權同樣給孫亮留下了諸葛恪等輔政大臣。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按照輩分,他還是諸葛亮的侄子。
建興元年(252年)閏月,孫亮任命諸葛恪為太傅,滕胤為衞將軍兼職尚書事,上大將軍呂岱為大司馬,朱異為鎮南將軍,朝廷的文臣武將都晉爵加賞。同年十月,曹魏借孫權駕崩之際,欲藉機攻吳。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在東興之戰中,諸葛恪擊敗了曹魏大軍。
在東興之戰中,諸葛恪在東吳的威望來到了巔峯。因為皇帝孫亮年幼,所以,東吳的朝廷大權,事實上被諸葛恪掌握了。建興二年(253年)三月,諸葛恪率軍伐魏,圍攻合肥新城。不過,在這場戰役中,諸葛恪卻吃到了敗仗。不久之後,東吳宗室孫峻暗中和孫亮聯合,從而除掉了諸葛恪這位權臣。
孫峻因殺諸葛恪有功,出任丞相大將軍,封富春侯。孫峻為人險惡,其驕矜程度不下諸葛恪,在他殺諸葛恪後,有多人想暗殺孫峻,但最後均事敗被迫令自殺或處死。因此,這對於孫亮來説,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正是因為孫峻這位權臣的挾持,導致孫亮依然無法執掌大權,成為類似於漢獻帝劉協這樣的傀儡皇帝。公元256年,孫峻派遣呂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綝接掌權力。大司馬呂岱亦於是年去世。
太平二年(257年),驃騎將軍呂據等人不滿孫綝的繼任,要求封滕胤為丞相。孫綝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轉封滕胤為大司馬,呂據遂與滕胤密謀推翻孫綝,但最終失敗被殺。
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孫亮無法執掌大權,所以,東吳各個大臣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這導致不少朝廷重臣相繼被殺。雖然這不如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那麼著名,不過,這依然損耗了東吳的國力。
在此背景下,孫亮與孫綝矛盾愈深,遂與暗中與全公主孫魯班、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謀劃準備誅殺孫綝。不過,孫亮的謀劃,還是走漏了消息。孫綝得知孫亮等人的密謀後,當機立斷,連夜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死劉承,甚至還派兵包圍了孫亮所在的皇宮。對此,孫亮大怒,上馬帶鞬執弓欲出,説道:“孤是先帝的嫡子,在位已有五年,誰敢不服從?!”侍中近臣等一起拉住孫亮。孫亮終於不得出,哀嘆二日不進食,並責備全皇后道:''你父親如此昏庸,幾敗國事!“又召她兄弟全紀,全紀説:“我父親奉詔不慎,辜負了陛下,我沒有臉面再見聖上了。”於是自殺,這意味着孫亮剷除權臣計劃的徹底失敗。
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想要藉助於伏皇后所在的家族勢力,以此從曹操手中奪回大權,結果事情敗露,伏皇后一族遭到了誅殺。現在,孫亮採用了類似的策略,也即藉助於皇后所在的外戚,但結果依然沒有成功。當然,這無法保住孫亮的皇帝。對於權臣孫綝來説,可謂一不做二不休,已經決定要廢黜皇帝孫亮了。
最後,公元258年,孫綝遂廢孫亮為會稽王,逼迫孫亮夫婦離宮,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居住。在廢黜孫亮後,孫綝又改立孫亮異母兄琅琊王孫休為帝,是為吳景帝。因此,和曹魏皇帝曹芳一樣,孫亮也失去了皇帝的寶座,都遭到了權臣的廢黜。不過,曹芳最終獲得了善終的結局,而孫亮的結局則比較淒涼。
永安三年(260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説孫亮將返回建業復位。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並將他送去侯官,孫亮喪命於押送途中,押送的人都認罪伏法。據《吳錄》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有人説是被景帝孫休派人毒死的,終年18歲。
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是什麼原因,孫亮都在18歲的時候就丟掉了性命,而且還是客死異鄉。所以,到了西晉太康年間(280年至289年),前吳國的少府卿戴顯上為孫亮請求,於是迎其遺骨回建業並葬在賴鄉(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總的來説,在漢末三國時期,年幼的皇帝即位,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對此,《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評價:“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