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縣域中學應試教育的真正弊病,解決它

“大家覺得應試教育,或者説真正的縣域中學應試教育是什麼樣的?”

劉彭芝説出這句話後,位於北京海淀區復興路甲15號南里的會議室出現了瞬間的安靜。4月15日,中國發明協會組織的“首屆院士專家工作座談會”在這裏舉行,座談會討論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為國家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作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理所當然談到了教育,其中,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被認為阻礙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發現縣域中學應試教育的真正弊病,解決它

應試教育是什麼樣?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它們被媒體大範圍報道與批評,一些人來自於道聽途説,更多人的是親身經歷。在大眾印象中,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的學生日常大概是這樣的:接受題海戰術,從早上醒來到晚上入睡,學習塞滿了他們的每分每秒,每天學習十二個小時以上是常事,甚至不乏軍事化管理。

劉彭芝曾帶隊去諸多省市的縣域中學調研,見到的情況很多都是如此。

一些學校的學生除去睡覺、吃飯和上廁所,剩下的每時每秒幾乎都在學習。學習甚至強硬擠進了早操期間——跑累了停下休息時,他們會自然而然舉起手中的書。學生們只有學習,沒有生活,這也是人們對於應試教育最普遍的批評所在。除此之外,調研期間,劉彭芝很快發現了另一個令她震驚的問題,看似不起眼,只有深入到細節層面時才會發現,而這個問題對於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危害尤其嚴重。

“他們是背!揹物理實驗,背化學實驗!”這是她在跟着學生進教室早讀、聽課時發現的,“我搞了五六十年教育,一看就能明白”,但是,“他們是有實驗室的,還都不錯。”

有實驗室為什麼不進?難道是因為不懂如何操作?那麼,是因為沒有教師會教?還是學生不想學?但很快她就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她在表達希望教他們如何使用實驗室,並和北京的學校聯繫,請那裏的老師們來指導時,被她印象中需要幫助的一方迅速拒絕了。他們説,他們知道實驗設備應該怎麼用,也會教,不用到北京學習。

有實驗室卻不進實驗室,會操作卻不做實驗,對於城裏的學校來説,這簡直不可思議,哪能不進實驗室呢?進實驗室我們還怕不夠呢!劉彭芝認為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有而不用、會而不教,這不是條件問題、能力問題,而是觀念問題。所以,建議教育部、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檢查縣域中學是否有實驗室,是否把實驗室用好了。

“另外,我覺得我們發明協會、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都應該行動起來,我們的科學家應該走進縣域中學,給學生做講座,指導學生做實驗、動手動腦,搞發明創造,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廣大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一項基礎工作。”

當然這也暴露出了縣域中學教育的另一個現象,或者説是縣域中學應試教育的另一個問題。

“現在縣域中學的實驗室都健全了,網絡也健全,基礎建設都鋪得不錯了,那麼還缺什麼?缺理念先進的優秀老師。”劉彭芝説。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劉彭芝説:“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做了一些探索。過去我們的老師是‘正流向’,也就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中心城市。想要好老師到縣域鄉村來,需要實現優秀教師的‘反流向’。”

那麼,“反流向”怎麼流?

“就是把部分優秀老師從大城市吸引到中城市、小城市和農村來。比如我們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開展了‘振興縣域教育保定綜合實驗項目’,動員了17個省市的會員校、46所著名學校的校長、教育專家以及他們的團隊,和保定22個縣市區對接,即一個縣與一所名校或幾所名校對接,做到包縣到校、包校到縣,比如成都七中包易縣、湖南雅禮包唐縣、東北育才包安國、天津南開包清苑等等。我們把大城市的優秀學校引進支持這些縣域中學。促進教育均衡落到了實處。”

除此之外,還有教育資源的線上分享。2005年,純公益性質的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https://www.g12e.org/)成立,劉彭芝擔任聯盟主席。目前聯盟有8600所學校參加,聚合了眾多教學資源,其中就有不少名校的講課課件以及教學視頻等,上百萬師生由此受益。信息化社會為教育資源的調配提供了便利,如今想要完成教育幫扶,可以選擇直接去往目的地,也可以選擇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

後記

2022年4月15日上午,中國發明協會在京召開首屆“院士專家工作座談會”。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能源集團、智慧互通科技集團等產學研各界院士專家代表出席了座談會。

發現縣域中學應試教育的真正弊病,解決它

中國發明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餘華榮表示,協會2018年成立院士專家諮詢工作委員會,團結凝聚了一大批各領域領軍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科研攻關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踐行新時代新要求,匯聚四海人才,打造好平台,做好服務,共同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積極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8 字。

轉載請註明: 發現縣域中學應試教育的真正弊病,解決它 - 楠木軒